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貢寮水梯田復育經驗全球看得見 淺山保育、里山倡議並肩行


貢寮水梯田復育經驗全球看得見 淺山保育、里山倡議並肩行

文字大小
 562  2 Share2 
 
 
本報2015年11月1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由林務局支持的貢寮水梯田復育計畫,透過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多年陪伴,並整理當地傳統生態知識及復育經驗,昨(16日)刊登於IPSI[1]網站,將台灣友善生態系的農業引介給全球。
另一方面,台灣珍貴的淺山地景,除了談永續利用,一些未開發的淺山森林,林務局也積極進行保育熱點調查,以期發揮保育的預防性功能,淺山物種不要說再見。
人禾基金會陪伴貢寮農民里山倡議的經驗,近日刊登於IPSI網站。圖片來源:林務局
人禾基金會陪伴貢寮農民里山倡議的經驗,近日刊登於IPSI網站。圖片來源:林務局
儘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於9月「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宣示農業與保育結合的政策方向,「政府必須提出一個對友善環境的政策,讓社會價值得以透過環境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業耕作方式永續發展。」相關署處諸如漁業署、農糧署及畜牧處,卻毫無動靜。反而是生物多樣性主管機關林務局,2011年即與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同步推動里山倡議。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雖然幾個復育計畫都偏向農業,尤其林務局又推出「綠色保育標章」,都與農田生態有關,一般民眾或許認為,這是農業主管機關該做的事;但是站在保育的立場,只要對台灣有益,就義不容辭要推動。

淺山生態系脆弱易逝 優先保育

淺山丘陵的農村社區特別適合談里山倡議,也因農業凋零而沒落。管立豪提及,十幾年前曾委託學者調查台灣的3種水蛇變化,發現短短十年間,數量減少到1/10;台灣大田鱉復育計畫是另一個案例,昆蟲研究學者樂觀表示「小時候常常看見,調查這個很簡單吧!」當研究人員信心滿滿進行調查,一整年下來,一隻大田鱉都找不到。農村人口老化,水(梯)田休耕或改為輕省的旱作,使得原來附生在水(梯)田的水蛇、青蛙、水生昆蟲一夕消失。
他曾前往日本參訪,日本龍谷大學買了一塊森林,這塊森林在過去未有天然氣時,是薪炭林,後來因天然氣普及,缺乏經營而荒廢,但一些民眾已經習於在此健身運動,因此當學校擴建校舍時,引發當地民眾抗議。龍谷大學因此進行相關研究,日本很多森林都位於淺山,研究發現因為缺乏經營,生物多樣性也隨之降低;反而人為適當擾動,增加了生物多樣性。
里山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透過友善的農法,更能兼顧生產與生態。圖為花蓮羅山村。攝影:廖靜蕙
里山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透過友善的農法,更能兼顧生產與生態。圖為花蓮羅山村。攝影:廖靜蕙
林務局推動棲地復育過程,也見證了農法改變帶來的生機。台南官田菱角田推動綠保農法復育水雉,短短一年內,只要不施農藥化肥的綠保田,青蛙叫聲十分響亮,水蛇、昆蟲、節肢動物都回來了;貢寮水梯田復育一年,消失的蜻蜓也歸隊。
林務局幾個輔導的案例都有成效,使得永續會委員希望林務局擴大水梯田復育;學者也建議提供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的平台。目前林務局也朝此方向,制定策略目標與架構,並透過現有的幾個輔導案例累積經驗,做為未來正式運作的參考。
不過,談里山倡議也不能忽視淺山保育的功能。管立豪表示,台灣在2000年即已劃設中央山脈保育廊道,與此相較,台灣更重要的是淺山生態系的維繫與復育。
由於淺山都位於與人類活動接壤處,或私有地,又受到經濟開發的壓力,很多物種很容易跟著消失。他認為,無論淺山或都市,只要是人群居住之處,盡量以里山倡議的概念操作;有些物種,例如官田水雉、苗栗石虎,是依靠人為擾動的耕地生活,就必須和里山倡議結合在一起。
里山物種之一:水雉。攝影:翁榮炫依靠農耕地的石虎,可與里山倡議結合。攝影:劉建男
里山物種之一:水雉。攝影:翁榮炫依靠農耕地的石虎,可與里山倡議結合。攝影:劉建男
林務局已針對淺山生態進行相關的研究調查,希望能了解整個淺山資源,找出保育熱點。管立豪說,台灣還有尚未開發、無人居住的地方,可能因開路或地方政府為了設立工業區,把整片山林推平、生態系隨之破壞,就必須建立淺山生態系保育的概念。
找出保育熱點的目的是事先預防的功能,當地方政府提開發計畫時,即能有足夠的基礎資料對談,避免缺乏資料引致各方反對。

淺山在哪裡? 保育組:擬具共識界定

至於如何界定淺山?目前林務局、營建署與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定義稍有歧異,管立豪將邀請各局處、學者專家一起討論,建立共識;他建議不要超過1000公尺,因1000公尺以上的地質過於敏感。
至於里山推動前景如何,管立豪表示,農委會主委已宣示生態農業結合里山倡議,或是漁業署推里海倡議,這些都需農委會內部跨局處合作,進而讓社會重視,而不是使用保育經費;保育主管機關只是拋磚引玉。
國際間推動里山倡議,並未以海拔高度界定,也有里山的案例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即使是台灣原住民對森林林產物的利用,也發展優異的見解。不過這個概念在台灣很容易被曲解,而與超限利用的高山農林牧業畫上等號。
一些未開發的淺山地景,則需透過調查了解保育熱點,予以有效保育。攝影:廖靜蕙
一些未開發的淺山地景,則需透過調查了解保育熱點,予以有效保育。攝影:廖靜蕙
「台灣各地其它實務案例若能以里山倡議概念架構加以整理和論述,相信還有許多處可以和國際社群分享並獲得肯定。」東華大學副教授李光中表示,IPSI重視任何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實作經驗,並能透過網絡交流,甚至能面對面觀摩、分享;他們也鼓勵會員提供案例,只要有資料就願意使用,但對於寫得好的報告會進一步聯絡,邀請到其他國家分享或出版。
其中一項「里山發展機制(The 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 SDM)」計畫,提供有發展潛力的案例小額資金做為推動的經費,台灣2013年「舞鶴茶園地景」、2014年「吉哈拉艾文化景觀」都曾獲得支持贊助。對於貢寮水梯田提供圖文並茂、充分表達台灣里山精神的報告,李光中即建議人禾基金會進一步向SDM提出計畫,爭取小額資金以及向國際發聲的機會。
台灣已有很多人以友善環境的農法默默耕耘,但IPSI則強調進一步將這些實作經驗與其他夥伴交流分享,林務局推動台灣里山夥伴網絡也是希望能結合這群人,促進交流分享,而且與國際接軌,讓台灣經驗也能登上國際舞台,促進交流分享。
「里山發展機制」簡介
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運作架構五大工作面向:知識促進、政策研究、指標研究、能力培育與實地活動。
其中「實地活動」的目標是「透過各會員組織的個別計畫或會員組織間的合作計畫,從事里山倡議的研究和實務的相關行動」。
IPSI執行委員會核備的29項合作計畫,其中之一為「里山發展機制(The 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 SDM)」,係由全球環境策略機構(IGES)、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以及日本環境省(MOEJ)於2013年5月聯合啟動的IPSI合作計畫。
里山發展機制計畫的目的在於提供種子基金(seed funding),鼓勵IPSI會員提送具成功潛力的計畫,申請美金1萬元內的小額補助。
提案計畫類型分下列4種:社區本位的實作計畫、研究計畫、促進會員間合作的觸發計畫(例如舉辦會議、工作坊和大型研討會)、能力培育和IPSI宣傳計畫(例如製作環境教育相關資料、傳播和外展活動等)等。
2013年共有19項提案計畫,通過補助6項,其中之一是國際自然生態保育學會的提案「將茶園害蟲轉為盟友:台灣花蓮一處里山地景案例(Converting pests to allies in tea farming- a potential case of Satoyama landscape in Hualien, Taiwan)」 ;2014年共有20項提案計畫,通過補助6項,其中之一是國立東華大學的提案「里山倡議融入國家和地方脈絡:以台灣一處原住民社區水稻田文化景觀的協同規劃過程為案例(Tailoring Satoyama initiative concepts to national and local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th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process of a Rice Paddy Cultural Landscape in an Indigenous Community, Taiwan)」 。(資料來源:李光中「借鏡里山倡議國際經驗」)
※註釋:
[1]IPSI是「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的英文縮寫;台灣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則為Taiwan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縮寫為TPSI。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