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鳥類會使用語言 科學家:人類之外首見!
文字大小
53 2 Share1
本報2015年7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家發現,生活在澳洲內陸的群居鳥類栗冠彎嘴鶥(chestnut-crowned babbler)以簡單的語言彼此溝通,是目前已知第一個人類以外使用語言的物種。
栗冠彎嘴鶥(chestnut-crowned babbler)是目前已知第一個人類以外使用語言的物種。圖片來源:sussexbirder。(CC BY 2.0) |
組合不同聲音 形成有意義的訊息
科學家研究栗冠彎嘴鶥的鳴叫聲發現,這種鳥類可以將單獨沒有意義的不同聲音,組合成有意義的訊息和同伴溝通,和人類語言以音素(phoneme)組成字彙相當類似。
雖然鳥類的歌聲具有不同意義,但在此之前,科學家不曾觀察到其他物種將不同的聲音組合成訊息的行為。
研究共同作者、蘇黎世大學學者Simon Townsend說:「這是學界第一次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展現重組無意義的音素的能力。雖然每隻栗冠彎嘴鶥的鳴叫聲結構上非常相似,但這些叫聲是在完全不同的行為情境中發出的,而聽的栗冠彎嘴鶥似乎也能理解。」
科學觀察:栗冠彎嘴鶥不「唱歌」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的栗冠彎嘴鶥重複使用兩種聲音──以「A」和「B」為代號──組成不同的組合。飛行時會發出「AB」的叫聲,餵幼鳥時則會發出「BAB」。
如果以人工方式將「A」聲和「B」聲組合起來放給鳥聽,鳥對「AB」和「BAB」的組合也會有不同反應。
「過去的研究顯示,動物──尤其是鳥類──可以將不同的聲音串成複雜的歌聲,但一般來說這些歌曲沒有特定意義,改變歌曲中的聲音順序,也不會改變整首歌的意義。而栗冠彎嘴鶥和其他的鳥不同,牠們不鳴唱,但會用各種音素組成不同的鳴叫聲。」研究主要作者、蘇黎士大學學者Sabrina Engesser說。
研究栗冠彎嘴鶥超過10年的埃克塞特大學教授Andy Russell說:「我們認為栗冠彎嘴鶥可能用聲音的不同組合代表不同意義,因為組合兩個不同的現成聲音,比形成一個新的聲音要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