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打造親民環保行動 荒野20年點亮守護棲地微光


打造親民環保行動 荒野20年點亮守護棲地微光

文字大小
 40  2 Share2 
 
 
本報2015年7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荒野保護協會是國內知名環保組織,1995年由知名自然生態作家徐仁修、李偉文發起,20年來持續耕耘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25日,荒野保護協會於台北舉辦「2015 棲地守護研討會」,邀請生態與環境相關學者專家從宏觀視野談保育理念,由協會成員從在地實例看棲地守護,理論與實務間滾動並思考未來。理事長賴榮孝接受本報專訪,談協會20年來的經營策略及期許。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20年,舉辦研討會發表守護棲地成果。圖為理事長賴榮孝。攝影:陳文姿。
從「荒野」出發  走向人群
20年耕耘,荒野保護協會的所守護的棲地從宜蘭雙連埤、台北淡水河濕地、花蓮馬太鞍濕地、嘉義諸羅樹蛙棲地、新竹油羅田友善農耕、到近年推動的都會公園等,活動範圍從農村到都市,從濕地到森林,範圍並不限在傳統定義的「荒野」。
賴榮孝說:「協會創業之初,有人問徐老師(徐仁修)什麼叫『荒野』,一開始的解釋是『沒有經過人為干擾的地方就叫荒野』。實際推動後才發現,在台灣不容易找到這樣的『荒野』,即便在深山,也有原住民的活動。所以後來修正為『只要願意回到自然的狀態,將人為的干預降到最低,就是荒野』。」
荒野保護協會以棲地守護為宗旨,但賴榮孝認為,棲地守護不能只是圍起來守護,應該跟社區民眾站在一起,與在地對話討論,這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在棲地守護上的挑戰與心得。

建立最低門檻行動  讓環保更親民

台灣有不少環保團體,經營策略相異,有些從法案面出發,有些重視實務面參與,也有團體企圖挑戰翻轉體制。賴榮孝認為,荒野的策略在建立環境行動的最低門檻。
賴榮孝解釋,雖然20年來,環保在台灣幾乎是普世價值,但最大問題不在概念,而是缺乏行動。2300萬民眾中,願意行動者不到5%。荒野要創造更多參與行動的機會。不管是節電或是淨灘,皆透過教育方式,接觸更多人。他說:「我們不去製造敵人,跟政府企業跟所有人都是夥伴關係,只要對方願意給機會、時間、舞台,我就跟你交朋友。」
也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在環境教育方面多所著墨,透過自然教育觸及不同年齡層與不同群體,範圍也不局限在棲地,節電、海洋、氣候變遷等議題都有荒野人的身影。
志工參與  成就荒野
荒野保護協會一路走來,愈見茁壯,全台11個縣市成立分會,60幾個地點,會員人數高達1萬8千人,在環保團體中,是相當大的規模。賴榮孝認為,這些成就要歸功於志工。而讓志工有參與感、成就感,並有實質貢獻,也正是荒野成功之處。
荒野的定位是志工團體,經過訓練的志工擔任多數工作。但賴榮孝不諱言,無法留住每個人,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人也是多樣性的,無論是會員或是志工,都有不少人中途離開,能留下的約只有1/3。
針對人才培育難度高,賴榮孝指出,比起需長期投注心力的棲地守護,淨灘志工雖累,但時間短,反而容易。然而這兩個路線的經營,都需要不斷討論與修正。

走入棲地  與在地社區合作守護

2014年,荒野保護協會啟動了「定點生態調查」計劃,未來將每年定期同步生態調查,以建立台灣的長期生態資料庫,做為棲地守護的科學基礎。
對人類來說,20歲已是成年人,但在大自然光譜裡,20年只是個開始。談到荒野的未來,賴榮孝以宜蘭雙連埤為例,原先對濕地不夠了解,保育工作受到地方抵抗,還曾歷經人為惡意破壞,至今水草復育程度還不到1/10,12年的努力,在近兩年才見到一些成果。
即便如此,賴榮孝也認為,這件事開啟對話跟討論的機會,讓協會了解水田的重要性,也了解跟在地民眾站在一起的重要性。他表示,生態保育絕不能環保團體自己做就好。
賴榮孝說,守護保護區是政府該做的,民間團體要把力量放在保護非保護區,未來要努力的範圍很大,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