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相伴後壁田 永安國小綠建築串起社區、環境與人


相伴後壁田 永安國小綠建築串起社區、環境與人

文字大小
 96  3 Share1 
 
 
本報2015年6月29日台南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辦理民眾參訪綠建築的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綠建築,更了解節能減碳的概念,今年還針對國小老師辦理種子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對綠建築的觀念,透過教材解說,搭配優良綠建築案例的參訪,希望永續環境的理念經由學校教育向下紮根,更能普及到一般人的生活之中。
6月24日舉辦的南區種子教師培訓課程,分別參觀了後壁國中和永安國小,都是位於台南市後壁區的綠建築中小學。
其中永安國小推廣能源教育和永續校園多年,有相當成果,學校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利用閒置教室空間規劃能資源教育中心「綠精靈的家」,成為地區能源教育推動的重要基地,並在2010年獲得活化校園評鑑全國特優。
永安國小新校舍三層屋頂與生態池。李育琴攝
永安國小新校舍三層屋頂與生態池。攝影:李育琴。

永安國小新校舍  融入後壁稻田文化景觀

2011年,永安國小重建校舍,新校舍的規劃展現多年能源教育推廣的成果,也讓人看見學校與周遭嘉南平原地景融合,述說後壁在地稻米、生態和環境的人文自然特色,新校舍的改建也獲得2013年建築園冶獎。
南北向的永安新校舍,善用地形緩坡,建造成貼地性的建築,校舍北面,就是大片的後壁稻田,遠眺嘉南大圳流經其間,孕育當地的米鄉文化。
永安國小北側就是後壁稻田。李育琴攝
永安國小北側就是後壁稻田。攝影:李育琴。
走下大廳樓梯,眼前所見是大片後壁稻田,地下樓的圖書館開著大片落地窗,窗前便是陪伴學子閱讀的自然景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經理邱姿蓉說明,在新校舍設計規劃時,將建築北移,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校舍宛如鑲嵌在草陂上。
永安國小的新校舍充分和在地環境結合,教室南面的生態池,沿著風雨走廊兩側設置,又稱為小南海。真正的小南海位於學校的東北方,是嘉南平原的防洪灌溉陂塘,又稱為永安水庫,生態資源豐富,黃昏時分鷺鷥歸巢的美景是學校的私房景點。
而校園內的小南海生態池,池中數十種水生植物和魚蝦悠游,水源來自校園雨水回收。學校在走廊上設置讓小朋友互動學習板,利用簡單的磁鐵和小圖示,學習辨別水生植物和生物的名稱。
此外,在校園東北角,學校也規劃了樹木環繞的小空間,不僅可遠眺小南海陂塘,老師也可以帶著小朋友來此上課,轉換學習空間,進行另類的課堂體驗。

外露的雨撲滿、廁所用水  讓學童認識水資源

永安國小雨撲滿。李育琴攝永安國小馬桶。李育琴攝
永安國小雨撲滿。攝影:李育琴。永安國小馬桶。攝影:李育琴。
永安國小新校舍屋頂有3層,以加強隔熱、通風和防漏,並設有雨水回收儲水槽。雨水回收在永安國小做得徹底,除了新校舍外,東棟教室和西側綠精靈的家能源教育中心都設有雨撲滿。
學校把雨撲滿故意設置在校園內可見之處,並邀請小朋友為雨撲滿彩繪,變成一座可愛的寶貝球雨撲滿,以此強化雨水回收的觀念。
雨水回收的水除了補充校園中的生態池,也作為廁所沖水使用。永安國小的廁所馬桶進水口有2個水龍頭,綠色水管是來自校園雨水回收,另一個則是一般自來水。
「當你要沖下馬桶時,思考一下,你要使用哪一種水?」邱姿蓉解釋,透過這樣的設計,讓小朋友更加認識水資源利用的議題。

閒置教室 改造變身能源教育中心、社區藝術展場

「綠精靈的家」是利用閒置教室規劃綠建築能源主題館。邱姿蓉表示,位於西側的這棟教室有室內過熱問題。因此,透過木構、鋼構和多元遮陽系統,原本西曬的窗外用角鐵及竹圈、木片等素材,做成的遮陽板,完成後室溫明顯降低,成功隔熱。
另一間教室則在室內屋頂設置一層暗藏風道的木夾層,隔絕屋頂吸收的熱能,並且配合太陽能直驅風扇,導入冷空氣降溫。
永安國小綠建築多元隔熱系統。李育琴攝
永安國小綠建築多元隔熱系統。攝影:李育琴。
學校並與台達電合作策劃能源教育課程,在綠精靈的家展示節能建築教具展,提供社區參訪學習。學校也與土溝社區合作推廣在地特色和藝術教育,把一樓教室改裝成今年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展場之一,展示學生一同參與創作的作品「禾之歌」。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組長廖慧燕指出,近百年來台灣的平均溫度上升1~1.39度,是全球的2倍,台灣的綠建築評估系統是全球較早執行的,不過目前綠建築推動方案乃是以公部門建築物為主,每年增加案例約200個左右,但是多數綠建築僅達到合格級,也就是低空飛過。
今天全球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廖慧燕表示,綠建築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為設計主軸,除了拿到指標,建築師的設計能夠巧妙地與當地特色結合,成為綠建築的典範,才是在生活中透過節能減碳改善生活環境的實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