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生物簡介∣北海岸.潮間帶生命之歌(上)~~》+13




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轉載於『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TEIA) – INFO.org)』的郵件中,是有關於全球自然生態與環保等等議題的相關資訊分享~~。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如意順心!~~~


※※※※※※※※※※※※※※※※


作者:廖運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編按:潮間帶是人們親近海洋的起點,在這海陸交會之處,不論是漲、退潮的乾溼變化,依隨季節吹起的強勁海風,或是地形、地質上的不同,生活環境的考驗讓這裡的生物們演化出自己的生存哲學,也因此創造了豐富而特殊的生態景觀,生為海島子民的我們不可不知!本週起一連四天,生物簡介專欄將介紹潮間帶的迷人丰采。今天由北海岸的生物們打頭陣,就像住在不同樓層,隨著潮水高低,海岸邊也有住著不同居民,想知道是牠們是誰嗎?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囉。
你可曾在淡水紅樹林觀察過泥灘上忙著撿拾食物顆粒、並且不時地揮舞著誇張大螯的招潮蟹呢?此時無論是招潮蟹或是不停擺頭過濾泥灘表面藻類的彈塗魚們,心裡面都很清楚,得把握這段短暫退潮的時間填飽肚子,不然等到潮水漲起來後,將是水汪汪的一片!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潮汐變化,而在潮汐作用下會伴隨著海水面上升與下降,在這片漲、退潮之間所裸露出來的灘地或海岸就稱為潮間帶。
潮池是生物的天堂在台灣北部海岸還有其他豐富多樣的的潮間帶,包含三芝、白沙灣與金山的沙灘、淺水灣附近的藻礁、麟山鼻及石門與野柳等地的岩礁、另有跳石附近的礫石海岸等。不同的地質、地形、地貌除了帶給人豐富的視覺感受外,其間的生物相組成也大不相同!此外,因受到季風及降雨的影響,海岸潮間帶的生物組成亦呈現豐富的季節變化,例如老梅的潮間帶在進入冬季後綠色的石蓴大量繁生,形成獨特的海岸生態景觀;龜吼地區低潮帶的馬尾藻,亦因春、夏兩季大量生長,形成如海藻床或海藻林一般的特殊環境。
這些特殊的潮間帶自然生態資源及環境,除了是當地民眾遊憩與傳統採集螺貝類的場所,更是在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時最佳的自然教室。就我們一起來探索這片浪花下的秘密花園吧!
中角至石門沿岸的礫石海岸淺水灣的藻礁金山水尾港堤防外的岩岸

高潮帶的生物

這個區域包含了僅在漲潮至滿潮時會被海浪濺濕的飛沫區,及高潮線附近的潮間帶。這裡通常處於相當乾燥的環境,生物除了必須克服長時間缺水的危險,還得面對被烈日曝曬下的致命高溫,以及來自陸地的動物捕食和人類的採補。
  • 石蓴
    是潮間帶最常見到的綠色海藻,可分為薄膜葉狀與長條帶狀兩類。藻體以固著器附著於礁石上,仔細尋找還可發現有許多小型動物(如扁跳蝦、海兔等)棲息其中。
  • 海蟑螂 
    別害怕!牠可不是我們一般常見的蟑螂。不愛泡水的海蟑螂常會在岩礁、礫石、漁港及堤防等地,四處尋找海浪所帶來的大量有機物質為食,在生態上可是扮演著重要的清道夫角色!
海蟑螂是海岸邊的清道夫。
  • 玉黍螺 
    數量較多,通常出現在高潮帶的礫石或岩石表面,海浪拍打不到的區域,是能夠忍受乾旱與日曬高溫的小型螺貝。
玉黍螺可以忍受乾旱跟日曬高溫。
  • 黑齒牡蠣
    屬於濾食性貝類,利用漲潮時過濾水中浮游植物或有機顆粒為生。牡蠣的幼生在水中漂浮發育,直到附著於合適的底質後開始形成碳酸鈣骨骼,常會形成堆疊的蚵床。
黑齒牡蠣在漲潮時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機質為生。
  • 笠螺 
    扁平的螺殼能減緩海浪的沖擊力量,加上有如強力吸盤的腹部緊貼岩石表面,可避免被強勁的海浪打落水中。通常會利用漲潮時候四處刮食藻類,有些種類甚至有歸巢的行為喔!
笠螺扁平的螺殼可以減緩海浪的衝擊力量,腹部還有強勁的吸盤,避免被打落水中。

中潮帶的生物

由於每日受到潮汐的作用影響,漲潮時會浸泡於海水中,退潮時則暴露於空氣中,此類生物不但要面對生物彼此間的競爭,還要克服環境的嚴苛挑戰,實在是相當辛苦啊!
  • 藤壺 
    固著在岩石表面像一座座小型火山的藤壺,其實牠們是屬於甲殼動物,和螃蟹、蝦子是親戚喔!漲潮時會自殼口伸出羽狀附肢過濾水中所帶來食物,退潮時則緊閉殼板。
藤壺是甲殼動物,和螃蟹、蝦子是親戚喔。
  • 史氏酋婦蟹 
    紅褐色的身體配上大型粗壯的雙螯,還有一對令人難忘的鮮紅色大眼,是史氏酋婦蟹的招牌。無論白天或夜晚活動力都很旺盛,四處活動尋覓獵物,螃蟹、魚類或章魚等都是他的美味菜單!
史氏酋婦蟹有紅褐色的身體和大型的螯,易於辨認。
  • 寄居蟹 
    各地均十分普遍,常大量聚集。由於寄居蟹成長後需要不定時更換來自死亡貝類的空螺殼,所以如果我們從海邊帶走了這些貝殼,他們就真的會變成無殼蝸牛了!
寄居蟹需要不定時更換來自死亡貝類的空殼。
  • 黑瘤蟹守螺
    一般俗稱為燒酒螺。螺殼肥短呈筍狀,表面具瘤狀突起。常被採集食用,死亡後的螺殼剛好可以提供給許多的寄居蟹居住喔!
黑瘤蟹守螺其實就是燒酒螺,死亡之後的螺殼可以提供給許多寄居蟹居住。

※ 編按:看了這麼多高、中潮位的生物,是不是還不過癮呢?明日專欄將繼續為讀者介紹低潮位的生物,不要錯過囉。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