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5730?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4102d5272b-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4102d5272b-84956681
不只用水問題,「缺水」更擴大缺電危機?
「缺電之夏」系列專題之五
「缺電之夏」系列專題之五
作者: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關於2017年一觸即發的缺電隱憂,目前坊間討論多集中於:「核電停機、火電太多、綠電還太少」等固定焦點。不過,或許大家都低估了另一關鍵因素,那就是今年的「水電」也不會太多,可能拉低綠電的貢獻比率!
這裡講的水電,可不是修燈泡或通水管的水電工,而是指「水力發電」。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必須先有充足水量、才能產生水力發電,偏偏今年水情不佳。
旱象重臨,治水三關卡進展卻有限
儘管六月初的超大梅雨,在全台各地釀成不小災情,讓近期的水議題環繞在淹水和治水。然而事實上,從2016年12月迄今近半年來的枯水期,依舊創下了70年來雨量第二少的冬天,只好過發生一甲子大旱的2015年枯水期,下半年水情依舊難以樂觀。
2015上半年的「一甲子大旱」慘痛教訓,算是替台灣政府上了一堂寶貴的課,去年冬雨不豐的跡象,讓水利署上下繃緊神經,頻繁召開跨部會會議,縱然2017上半年降雨偏少,中南部水庫進帳短少,至今仍未傳出重大缺水災情,博得不少好評。
針對氣候變遷造成的旱澇交替現象,除鼓勵節水,政府還打算運用以豐濟枯、跨區調度等方式因應,比方引新店水源供應新北市板新地區,藉此降低石門水庫壓力。最近政府端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頭也編列了2507億元的「水環境」預算,預計達成增加每日常態供水100萬噸、每日備援供水200萬噸、改善淹水面積200平方公里、推動至少88處河川景觀及棲地營造等目標。
可是,能翻轉台灣缺水窘境的幾道關卡,至今進展還是緩慢。如被稱為「節水三法」的《自來水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及《水利法修正案》好不容易三讀通過,可對每月用水上千度的大戶課徵「耗水費」,希望以價制量、抑制消耗全台86%自來水的工業用水,但政黨輪替迄今一年來只聞樓梯響。跟大戶收個耗水費都這麼一波三折了,遑論提高台灣位列全球第三低、已20多年沒動過的離奇水價了!
其次,是台灣居高不下的漏水率(16.6%)。日本首都東京花了50年及2兆日圓經費,得以締造全球最低的3%漏水率。台北市則在過去10年砸下140億元更換1800公里管線,將漏水率從26.99%降到15.5%。儘管政府已訂出2031年漏水率降到12%的長期目標,但本次前瞻計畫卻未見加碼,此刻全台還有3萬多公里長的老舊塑膠水管等著汰換,只能靠自來水公司每年編預算慢慢做。換水管要錢,同理,加裝即時反映水情、偵測設備故障的「智慧水表」同樣要錢,一句老話:錢從哪來?
相較下稍有進展的是「再生水」,內政部已編列152億預算在全台各地建立六座再生水廠,第一座(高雄鳳山溪)剛動工,第二座(台中福田)也簽了意向書,不過剩下4座仍在紙上作業。據估計,全球多達8成廢水排放入海前都未被妥善處理,如何加提高生水利用率?是水源有限的台灣必須思考的。
水位不足,水力發電更難有貢獻
光討論缺水問題就很讓人頭大,沒想到,今年水情欠佳還連帶影響水力發電產量,讓台灣失去現階段最穩定的綠電來源。
不久前政府才喜孜孜地宣布,2016年由各種再生能源貢獻的綠電產量創下126.9億度新紀錄,貢獻比重也寫下4.8%的歷史高點。然而,其中過半皆來自「慣常水力」(65.5億度),而非外界想像的「太陽能」(11.3億度)和「風力」(14.4億度)。
去年創下新高的綠電產能,其實過半來自慣常水力。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17g;2017h),本報編輯台製圖。
調閱最新統計,今年頭兩個月的慣常水力發電量合計不到4.5億度,幾乎只有去年同期四成水準。如台電主要的水力發電站,裝置容量合計1100MW的德基、青山、谷關、天輪、馬鞍等五座水庫,一到二月僅發了1.6億度電,和去年同期的5億度相差甚遠。
水電產能驟降的最大原因,即是水情欠佳、水位不足,嚴重影響全台各地水庫和川流式發電裝置。若按此趨勢估算,2017年將短缺近40億度水電,對已有缺電疑慮的台灣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氣候變遷的周邊效應捲動下,水資源和能源供應不斷交互影響,IEA(國際能源署)去年底發表的《2016年全球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16)報告就曾提醒,能源供應安全和水資源息息相關,預估到了2040年,水力將貢獻全球多達20%的發電量,重要性不亞於風力(18%)和太陽能(9%)等主流再生能源。
不僅如此,除了貢獻電力,水還是電廠重要的冷卻媒介,光是2006~2013年,全美便有多達36座電廠(包括燃煤、水力、核能等類型)曾因缺水而被迫關閉。原來少了水不僅會讓人感到口渴,還真的辦不了什麼事。
對長年多雨多颱、每人可用水量只有世界平均值1/5的台灣來說,水情挑戰本就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必須更加珍惜點滴得來不易的水資源。如今在缺電危機籠罩下,更讓人赫然發現,原來水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綠電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