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5294?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b176f94992-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b176f94992-84956681
山林教育+部落文化 賽德克學童畢業前登上能高越嶺
本報2017年6月1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趕在汛期之前,賽德克的孩子們打理好行李,5月23日跟著老師校長上山,揭開親炙山林的序幕。第一天孩子們抵達13.5K的天池山莊過夜;隔天清晨四點,再走兩公里路到達15K的「光被八表」碑,並由林務局代表致贈登山證明,成為孩子們畢業前的禮物。前原民會副主委洪良全期待,「能高畢業登山」成為賽德克族的新傳統!
畢業前登山 薪傳「賽德克之子」
南投仁愛鄉春陽、精英、都達村6個賽德克族部落與林務局合辦「愛.上山、愛上.山—能高越嶺道畢業登山之旅」,由部落耆老及家長帶領春陽、廬山及平靜國小應屆畢業的「賽德克之子」,辦理為期2天的能高畢業登山活動,學習傳統狩獵文化與山林智慧。此活動早預計在一個月前4月23日「賽德克族日」【註1】展開,因山上雨勢不歇而延後。
積極斡旋這些活動的是「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註2】,理事長洪良全表示,423是賽德克族的正名日,在這一天辦理「能高畢業登山」,是正名以來的創舉,更希望能承先啟後,成為未來新傳統。
不過這個時節恰逢汛期,風雨欲來的態勢,常讓活動期程跟著變更。
5月底雖仍有綿雨,三校校長決定上山。「這點小雨不應成為我們退卻的理由。」任職廬山國小三年的校長田春梅說,第一年到任時,就在談這個活動,但這幾年不是因為下雨就是颱風,無緣舉辦;這次雖遇到雨季,卻決定轉變想法為克服困難,讓大家都做好萬全的準備上山,若遇大雨、落石就撤退。
23日一早,三校畢業生家長帶著孩子們到廬山國小前集合,一個月前原本要陪伴隨行的家長,這兩天卻因春茶、高麗菜採收分身乏術,只能目送孩子們上山。
到山林活化知識 像賽德克人思考山林
屯原登山口前,各校老師先帶著學生們做軟身操,一邊提醒沿途小心、緊跟解說老師的腳步。部落耆老們著傳統服裝進行祈福儀式後,三校學生打散重組為三組,跟著解說老師各自前進。
能高越嶺道從屯原登山口到光被八表碑【註3】為西段,全長15公里(以下以「K」代表公里數),繼續往東直到花蓮銅門則為東段,全長共27公里。農委會林務局建置國家步道系統,每公里設一步道標誌,0.5K也有較小標誌。去程多爬坡但路況仍屬平緩,但幾處崩塌地則須小心,建議快步通行。幸運的是,這一天天氣晴朗,即使如此,沿途仍有些路況濕滑,尤其1K前的大崩坍更讓解說員繃緊神經,提醒快速通過,以免落石擊中或造成滑倒。
經過大崩塌地後,解說老師讓學生們認識路邊的「台灣八角金盤」。它在山間普遍常見,賽德克族製作傳統點心一定要它包裹才對味。賽德克族阿嬤詮釋植物的精妙處,也在隨後的傳統點心再現。另一種葉片比台灣八角金盤小的樹,則為「裡白八角金盤」,數量較少。
1.5K是昔日獵人會合處,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協會執行長邢玉玫說,此處是獵人下山後第一個會合點,是根據耆老幼時回憶找出來的地點。這類會合點一定位於潔淨水源旁,婦女們會帶著餐點來此等待狩獵下山的丈夫。
部落爬樹及蝴蝶卵尋覓達人黃義虎,人稱「小蜜蜂爸爸」當場示範以葉片取水喝的技術。「以前打獵時不帶水,就是喝山泉水!」
在4.5K雲海保線所,耆老們早已準備好「陷阱」,示範製作原理。開始設置陷阱之前,先有儀式,由長者以山羊或山豬的尾巴進行祭祀(音譯smabo)。小蜜蜂爸爸提醒學生,放陷阱時必須嚴陣以待,不得嘻笑,免得驚嚇到獵物【註4】。
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跟著動手做,希望能誘使獵物上鉤。在此同時,耆老們不忘教導狩獵倫理,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勿將狩獵淪為虐殺、嬉戲。
此時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沿途以單花鹿蹄草、小白頭翁、玉山櫻草最為顯眼,仔細觀察可見玉山龍膽的蹤影;埔里杜鵑即將謝幕,玉山杜鵑盛開,還有花苞等著來日怒放。
讓教育激發傳統優勢 融入現代也行
田春梅(布農族)表示,這次行走的路線屬於都(ㄉㄡ)達社【5】過去活動的區域。這個活動是體驗老祖先曾經活動的場域,另一方面,廬山國小位處登山客經過、休憩之處,小朋友常看到登山客出沒,卻不知道他們到哪裡,畢業登山活動因此定位為體驗活動。
在過程中,學生們展現毅力,以及在跟隨前人腳步的過程如何應變、避免前人走錯的腳步,遇到挫折相互扶持,都令人激賞。
田春梅解釋,此次活動定位為無痕山林,是以現代觀點看祖先在這片森林與環境共生之道、是激發傳統智慧的優勢,運用在現代生活;學生們在過程中也發現,過去老祖宗的生活具有無痕山林的觀念。
他提到剛就任廬山國小時,校園內有一塊花草區,卻是來自國外的園藝種。經過整理之後,未來能種植在地的香草植物,能運用在日常料理中,像活動中的飯糰中所使用的刺蔥,以此將賽德克族詮釋植物的方法繼承下來。
此次春陽國小共有13位學生參加,校長梁有章(賽德克族)說,能高越嶺道是都達的獵區,因此先以都達的孩子為主;這次活動深化山林教育,並基於安全考量,無論是在地學習、無痕山林,他認為是多贏局面、非常成功。而活動結合學校的自然與科學領域,以及社區文化期待,具備生態、文化觀點,又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結合問題解決能力,深具當代教育活化教學的趨勢。
「單靠學校沒辦法做到,社區協會、政府機關的協助,尤以林務局教學策略聯盟模式,才辦得起來。」梁有章說,跨領域合作使得三校校長得以溝通討論,一年多後終能成行。
隨團擔任解說老師的鄭雪如表示,孩子雖住在山中,他們的父執輩也曾在山中狩獵、採集,卻只有一位曾走過,絕多數都未到過山上,對傳統領域相對陌生。協會成立之後希望回饋在地,讓孩子們認識這些山,並從國小階段就接觸山,建立無痕山林的觀念。從這次活動觀察到孩子對山仍顯得陌生,期待走過這些山後,可以和父母討論此次山中見聞。
這次原本隨行的家長因採茶、種菜農忙而未跟上,孩子們必須背負裝備上山,是一種新體驗。「還好這次爸爸媽媽沒跟來,否則可能是讓爸媽背!」
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協會執行長邢玉梅表示,活動前學生們已經完成一些預備課程,包括能高越嶺的歷史故事、無痕山林的概念與準則、登山禮儀與安全教育。
賽德克族另一個大日子則為12月31日賽德克族歲時祭儀──收穫節(Qlasan Tninun/Smesung Kmetuy),是國定民俗節日、放假日,但一些族人認為正名日更有意義。這幾年陪伴賽德克族幾個部落發展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的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永續遊憩研究室負責人郭育任表示,未來或許可選擇11月秋冬交接之時進行登山活動。
【註釋】
[2]「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是南投林區管理處結合春陽村史努櫻部落、德魯灣部落,精英村波瓦倫部落、馬赫坡部落,以及都達村都達部落、鹿谷達雅部落等6個部落,自發性籌組,於去(2016)年12月11日宣布正式成立,以推動能高越嶺道的生態旅遊,以兼顧旅遊、保育與地方發展為目標。
[3]「光被八表」(「被」音義同「披」ㄆㄧ)碑是紀念臺灣東西輸電的創舉,由先總統蔣介石親題的界碑,矗立在花蓮與南投的縣界上,面向台灣東側為「光被八表」,另一面為「利溥民生」,感念光明被帶至八方地表,便利城市發展,奠基文明生活。
[4]依據主辦單位提供的資料,賽德克族的狩獵方式有圍獵(mhero camac)、狗獵(phuling)、槍獵或弓箭獵(mgcebu)、陷阱獵(tmlebga / qmapi)、夜候獵(qmburang)、燒山圍獵(lmaung)。陷阱獵又會依據不同的獵捕對象設計。陷阱獵(tmlebga / qmapi)
陷阱獵常隨獵物的種類和習性,發展出形式不同的陷阱獵法。狩獵對象是飛禽類,使用吊套式的明陷阱(durang),其吊線用麻線捻製而成。
狩獵對象是走獸類,使用地埋隱藏式的吊套陷阱(tlenga),線捻製而成的吊線較粗,且須先浸泡薯榔(tpelaq)液體後再曬乾,以增加麻線的抗腐性。
狩獵對象是鼠類時,使用石壓式陷阱(qapi btunux),採用較扁平的石材作為壓石的機關,並以切塊的甘藷為誘餌,置入機關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