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雷聲大卻雨點小,台灣綠能融資卡在哪?


http://e-info.org.tw/node/205271?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af9e9e67ab-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af9e9e67ab-84956681

雷聲大卻雨點小,台灣綠能融資卡在哪?


缺電之夏系列四

建立於 2017/05/31
本文內容來自2017/2/27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整理:曾亭靜
去年歷經政權轉移的台灣,在新政府上台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20%的目標(2016年為4.8%),希望到時候創造515億度的綠色電力。但業界多次抱怨相關的綠能融資不到位,究竟問題出在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合作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在台最早切入綠能融資和太陽能電廠的「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陳瑞興現身說法,到底投資綠能發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有什麼難以跨越的融資障礙?讓我們一起搞清楚、弄明白!
節目主題:「碳金融是啥碗糕?」系列三 綠能融資大不易?到底卡在哪? 
  • 受訪者: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陳瑞興(以下簡稱陳)
  •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台達台南廠屋頂的太陽能板。圖片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從中小企業節能做起,成差異化競爭利基

高:今年成立40年的「中租迪和」,長年來一直是台灣的設備租賃業龍頭,也是最早主動投入綠能融資的本土金融業者之一,請問當初投入的動機是什麼?
陳:從幾年前的《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中租就發現能源和環保議題是未來台灣產業轉型或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多年來中小企業投注在節能減碳、環保議題上的心力相對較小,但這批中小企業卻是中租的主要客戶,所以我們先啟動一個「三一專案」(能源、環境、環保),一方面協助中小企業適應這股浪潮,另一方面也想從競爭激烈的金融業找出我們的差異化,替公司尋找新商機。
我們做了很多訪談,發現不管是大廠商或小廠商都有節能需求,只是不知從何做起?或知道怎麼做、卻不知道找哪家廠商?於是我們先訂了不同的授信標準,對有投資節能或研發環保設備的客戶在評等上給較高分數,雖然某方面來說會提高授信風險,但實際試行幾年後,大家都覺得影響有限。
高:不少金融業都宣稱已經推出鼓勵綠能或環保的綠色金融服務,中租的差異化特色是什麼?
陳:有些銀行的確有提供所謂的「綠色貸款」,但可以結合工程技術、節能評估、與金融服務的,應該只有我們。中租的優勢就是廣大客戶群,這裡頭有兩種角色,一是提供節能服務的ESCO產業,一是需要節能的業主。但節能投資短則2、3年,長則7、8年才能回收,很多ESCO廠商很難承擔這麼長的資金壓力,有些做不到幾個案子營運資金就短缺了。中租就在中間建立平台,替客戶媒合適合廠商,也順便提供融資,等於把「技術」跟「融資」綁在一起提供給有需要的人,解決了業主對節能技術的疑慮,也幫忙抒解ESCO廠商的資金壓力。
高:從設備租賃轉到綠能融資,需要什麼新的人才或專業?
陳:中租起初只對節能提供授信優惠,第二階段慢慢進入「節能融資」,為確保在這方面有更深入的評估和風險掌控,我們開始建立自己的技術團隊,從工研院跟業界挖了很多專業人才。
不管投資、還是產業要做得好,必須有三個因素:資金、設備、跟人才。資金我們相對到位,設備端國內有像台達、新日光、元晶、昱晶等大廠支持,唯獨人才部分是過去缺乏的,這幾年中租花很多心力在招聘「綠金人才」,現在公司(中租能源)裡超過2/3都是理工背景,從材料、機電、大數據、到各種綠能技術背景都有,進來後輔以中租的財務訓練,帶來很大助益。

綠能融資需互信平台,太陽能可抒解夏季電荒

高:這幾年推廣綠能融資業務順利嗎?哪些是你們的主力客戶?
陳:節能融資一開始的主力客戶是飯店旅館業,他們的熱水及空調都是很大耗能熱點,獲利也不錯,整體看來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因為很多大企業都有辦法自己做節能。
幾年前因為政府推廣「養水種電」(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在受創災區引進太陽光電,後來引起其他縣市跟進),讓我們有機會跨入「創能」的領域。那時很多金融機構都響應政府號召,蜂擁投入這個領域。結果不久就發現蜜月期很短,而且又遇到了相同問題,以前的節能融資頂多7、8年,但綠能融資期卻長達20年(保證收購年限),時間拉得這麼長,品質、規劃、和技術更加重要。
至今,中租已累積10萬家客戶在屋頂上蓋太陽能。也開始思考自己蓋蓋看,但從「融資」轉到「投資」,對金融機構來說是很大轉變,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決定投入,並成立「中租能源公司」,截至2016年底,包含還在興建中的,已擁有超過400座太陽能電廠,正式掛表售電的有370幾座,未來規劃每年至少擴充100~200MW(百萬瓦)的電廠規模。
高:為什麼最近很多綠能開發商都傳出融資不到位的怨言,對金融業者來說有什麼執行上的困難?
陳:坦白說,「綠能融資」這件事對許多金融業是相對陌生的,尤其金額又大。比方一個500kW的太陽能電站,投資規模2000~3000萬元,一年產生的現金流300~350萬左右,對銀行來說是很慢的回收,加上是長期(20年)授信,所以金融機構需要很高的可信賴度。
尤其,前年與去年有許多天災造成損失(如颱風吹垮電站),讓金融業承受更大的授信壓力。前年我們電廠發展到50~60MW的時候,天災損失約800~900萬元,去年電廠成長到100MW以上,但損失比例只有萬分之三,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工程的改善跟克服,才能發電規模變大、損失比率反而降低。投入太陽能後我們發現,儘管長達20年的現金流是龐大財務工程,但這樣只有50分,另外50分在於,從興建過程的設備採購、工程規範、到建好後的維護,都必須花時間建立可信賴度。現在中租除了沒有在第一線施工,其他所有工作幾乎都包進去了。
老實說,現在每瓩的建置成本4.5萬到5萬多(大型電站),20年的發電收入約12萬,實在沒必要刻意節省,假使為了前面(施工)省幾百塊,造成後面(修復)更大的損失,對投資者更不好。我覺得建立一個雙方(開發商和投資者)都可信賴的平台,才能夠解決綠能融資中間的鴻溝。

中租能源擁有目前業界最多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容量。圖片來源:中租能源。

綠能投資既長且穩,最適合當「養老產品」!

高:再生能源的技術有很多種,為什麼中租一開始就鎖定太陽能?
陳:第一個原因是,其他再生能源多數核心技術在國外,但台灣有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做到國內自主應該沒問題,未來供應也較有保障。
其次是考量台灣整體用電狀況,全台的基載容量約45~50GW,真正需要用到這麼多發電量的時候,是夏天的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而太陽能的發電尖峰時段,正好和台灣的海島型亞熱帶氣候相符。第三個因素是,發展太陽能需要非常多的屋頂,雖台灣地狹人稠、土地匱乏,不過有很多中小企業是中租的客戶,剛好可以來發展這塊。
高:最近《電業法》修正通過,中租未來有什麼計畫,像是成立電力公司?
陳:不管是電業公司或是相關事業的設立,中租一直有隨法令演變在規劃。不過,我們更努力架構完整的「氣候資料庫」,因為太陽能的選址太重要了。傳統 PVsystem(光伏系統)模擬日照時數,最大關鍵是緯度,緯度愈低、日照愈高,對台灣來講就是屏東。但根據我們的實務經驗,最高的反而是彰化、雲林、嘉義。因為中租在氣候研究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有400多個站每天回報即時監控資料。
高:台灣要達成2025年的20%綠電目標,剩下時間真的不多了。關於如何加速綠能建設、釋放綠能融資,你有什麼政策建議可以給政府嗎?
陳:現在這個低利率時代,投資太陽能其實是很好的「養老產品」!因為等20年到期後,電站還是可以繼續營運,只是跟台電的採購合約到期而已,它的發電效率可能會差一點,但一定不會虧本。
至於綠能怎麼跟大眾募資?怎麼協助它「證券化」(如基金或債券)?因為過去台灣沒有經驗,所以很多方面需要政策積極協助。假使我們把品質做好,建立一個可信任的平台,當發電效益可以預測、投資風險可以降到最低,才能吸引金融機構把錢投進來,讓全民共享綠能發展的效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