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2207?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009689180e-EMAIL_CAMPAIGN_2017_01_02&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009689180e-84956681
新時代下的老校舍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葉鎮中
時間,為老學校留下歷史古味,但同時,也帶給老校舍挑戰。在防震、消防相關法規,還有教學、行政等種種要求下,老校舍要如何因應?
來到台中東海大學,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造型獨特的路思義教堂,還有大片綠意包圍的老校舍,營造出的綠色校園。
1955年,由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等人打造的東海大學,強調與自然共生的校園環境,當年規劃容納八百人的校園,如今學生人數暴增到一萬多人,一直以來都還大致維持建校精神,走在其中,感到舒爽自在。
不過這幾年,老東海人阮偉明從銘賢堂的修復,觀察到細微處開始有了變化,室內空間從原本開放平台變成階梯教室,為了裝設冷氣,封起兩道玻璃門。校園內空間運用所做的改變,不止於此。
有學生發現,原本作為音樂系館使用的舊藝術中心,有著倒傘型的薄殼結構、合院形式,是陳其寬建築師的代表作。曾經在2012年被提報為歷史建築,但遲遲未有定案。2016年9月,校方進行修繕,預備作為達文西計畫的教育實驗基地,部分工程的開窗、吊掛冷氣、開挖地板等做法,遭到學生質疑。校方坦言,本想趕在校慶前修復完成,過程中確有疏失之處,但一開始是有計畫要恢復陳其寬的原先設計。由於舊藝術中心還在文資審議階段,爭議聲中,暫停施工,由校方組成專案修復小組做後續處理,然而事情還沒告一段落。
1958年張肇康設計的體育館,如今為了設置無障礙的升降電梯,直接破壞洞洞牆立面,也引起學生關注。這幾次的修繕,暴露出老建物在修復上的難處,在有限經費跟期程完工壓力下,建築細節很難有機會被討論周全。
一群關心東海老建築的同學,組織東海校園防衛陣線,發動校內外連署要守護校內文化資產。讓他們擔心的是更大的危機,2011年東華大學校外宿舍失火,導致一死多人受傷,教育部要求各大專院校的建築物,都要在2017年底之前改善結構安全,並取得使用執照。
東海校園防衛陣線擔憂,校園許多具有保存價值的老建物,會在這波大規模取照過程中遭到破壞,提出全區劃設為文化資產的想法。校方則是打算先從有共識的路思義教堂、畢律斯鐘樓和舊藝術中心等三棟建物,主動提報文化資產。而其他老建築是否要申請文化資產,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部分師生擔憂,所屬校舍一旦指定為文化資產,使用都會受到諸多限制,因此一直無法取得共識。
同樣歷史悠久的成功大學,也碰上同樣難題,創校於1931年,前身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流傳下來的不只是大名鼎鼎的榕樹,還有不同時期的老建築。
建於1959年的總圖書館,是校內老師設計的現代主義建築,也是成大美援時期的見證。2017年9月要做為設計博覽會主場館使用,同樣遇到沒有使用執照的急迫性。有了文資身分,可以用因應計畫來處理相關法規,包括安全結構補強,無障礙空間設置,都能考量和原有的建築語彙做結合。
哪些舊元素要保留?哪些新需求要被顧及?理解建物價值所在才能做判斷,但不是每棟建築都能有機會一一被檢視。過去,成大也由使用單位自行修繕,產生許多問題。2016年成大嘗試用老建築工作小組,把修繕獨立出來,在校內票選出25棟具有保存價值的老建築,研議每棟的修復規範,讓使用單位在修繕時能有所依循。
不論是老建築或文化資產,重要的是誰在使用,位在力行校區的台文所,之前是台南衛戍病院,原本成大計畫拆除要開發,後來被台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校方才決定整修作為台文所使用。面對新時代,老校舍和使用者都在學習彼此適應,因為在有人的環境下,建築的故事才能延續。
隨著歲月老去的校園,當然不僅僅是成大、東海,在教育部高教司統計列管的大學校舍中,有三百多棟都還沒取得使用執照,當中不乏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在多元需求、現代法規下要如何創造雙贏,需要更多溝通與彈性,才能讓這些歷史悠久的老校舍,繼續在新時代走下去...
※ 本文轉載自 公視 我們的島【新時代下的老校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