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114038
來場「療癒系淨灘」 海廢藝術小旅行相約東海岸
文字大小
134 1 Share1
本報2016年3月23日台北訊,公民記者康杰修報導
美麗婆娑的太平洋等待人們前來東海岸朝聖,不過在這裡等待著的,多半是如台灣任何一處常見海灘、散布砂石間的海洋廢棄物。文字創作者譚凱聰受海洋感召,除了親手移除海廢將帶給環境的危害,還發起「海廢.活詩集」藝術小旅行,邀請民眾身體力行淨灘,也重新認識海廢帶給人類的影響。
譚凱聰在淨灘後,為海廢創作的詩作。翻攝自「《海廢.活詩集》旅行小隊」臉書粉絲專頁。
「海廢.活詩集」是譚凱聰於2015年底發起的一趟淨灘兼書寫、為參與者量身訂做現代詩冊的藝術旅行。當參與者在約定的時間、地點與他一同身體力行淨灘,他就為參與者書寫,並設計成可讀可用的現代詩小冊日後回贈,作為勞動的謝禮。
專注撿拾海廢 心情彷彿也平靜了下來
2015年夏末,譚凱聰受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邀請擔任講師,引領眾人在東海岸漫步,並鼓勵大家朗讀與海有關的詩句。眾人皆享受在文字替他們心靈與海洋牽繫的感動,他則開始將創作觸角伸向這片汪汪大海。「不管是跟人一起漫步濱海、訪查捕漁人家,或是去淨灘,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
不過,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卻是淨灘。「如同外出散步、慢跑、打球,淨灘就像是一個休閒活動,如此簡單輕便。」
「淨灘的反饋是立即的,不只是你發現海廢,也是你撿拾的過程。」對譚凱聰而言,淨灘不僅僅可以調劑身心,需要專注搜尋、撿拾海廢的勞動過程中,心情彷彿被療癒,慢慢平靜下來。而在分類海廢時,每一個海廢,連同心底那些積鬱已久的愁緒,都被妥善收處理了。
「一個寫文字的人,可以為海洋做點什麼?」適逢黑潮辦理「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鼓勵從事海洋的研究及保育之人士申請,譚凱聰便決定從帶給他最深感動的淨灘發想,著手展開一個與海洋密切聯繫的創作計劃。
參與者一起淨灘,奮力挖掘出隱藏砂土間的海廢。
和海廢共同創作 詩卡相贈權充謝禮
晴朗無雲是「海廢・活詩集」出團的天氣,在譚凱聰的帶領下,參與者一同穿梭在花蓮美崙溪出海口南側的消坡塊間。濃稠的魚腥味雖不時撲鼻而來,參與者也只得忍耐,奮力挖掘出隱身沙土、植被間的海廢。
瓶瓶罐罐、紙餐盒、塑膠袋等,都已是全台每處海岸再熟悉不過的海廢。這天,他們還拾獲被海風腐蝕許久的衣物、拖鞋及安全帽等。消坡塊時有釣客停留,因此隨處可見保麗龍碎片。春節的喧騰之後,岸上更倒伏許多鞭炮殘骸。也許是溪口鄰近公園,甚至還發現一袋袋打包妥當的廢棄物。「如果是在七星潭,除了保麗龍,還會有撿不完的漁具碎片。」譚凱聰說。
在彼此分工合作下,海廢被帶離岸邊。在大家進行分類之前,譚凱聰要求大家,簡述(或書寫)一件「你最煩惱、最想拋開的事情」,並從眼前鋪開的這堆海廢中,直覺地挑選出五至十個感覺最接近這事的物件。他會以參與者所述的煩惱和所選的物件,現場寫出小詩卡相贈。
此後約莫兩週,他還會寫成五至十首短詩,設計、印刷成明信片或信紙等不同形式,編成小冊回贈給參與者,由於每一冊活詩集僅有參與者本人、創作者擁有,逆反出版的操作,不只款式繁複,也是絕對限量的。
「當我們有共同勞動的過程,我就可以吸納你的感想,從你的感想為起點進行創作,將它寫成詩。中間有我的觀點,但願能陪伴你的感受,最後成為禮物回到你身邊。」每一冊活詩集都是參與者的親身經歷,也是譚凱聰對創作者的分享,「海廢.活詩集」是一個由創作者與參與者協力產出作品的創作方式,也是讓人透過淨灘,與海洋以及海廢特別親近的一種活動。
參與者就挑選的海廢,與譚凱聰闡述自己最煩惱、最想拋開的一件事。
作家吳明益:即興、感情聯繫 彰顯出詩的特質
黑潮辦公室主任賴威任指出,淨灘規模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數百人以上,可以清理的海岸長度及垃圾量較多;另外則是數個小家庭或三五好友,更能專注清理,也更能認識一段海岸,而譚凱聰的「海廢.活詩集」則是屬於後者。
賴威任說:「他試圖將清理海廢轉化成一種儀式,為參與者書寫一整組『客製化』詩句來揉合『廢棄物』,把參與者的煩憂和海廢相連結。期盼透過這種形式,能增加淨灘者規律、長期淨灘的意願,同時邀請更多夥伴一起參與。」
黑潮董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吳明益也說:「用這種即興、隨機的方式,和海廢共同創作,最後形成感情聯繫,我認為他彰顯了詩的一種特質。」
每年9月辦理的「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是吳明益的母親吳鄭秀玉女士,與黑潮合作、長期設置的獎項,期盼能夠成為有志於海洋研究、創作的朋友的幫助。獎助類別有「海洋相關研究」、「海洋保育活動」、「海洋藝術創作」、「海洋計畫科展獎助行動」,每年總獎助金額共計十萬元。
譚凱聰表示感謝「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幫助他實踐這個創作計劃,他說:「這是可以幫助研究、創作者的一種挹注式的、陪伴式的開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