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info.org.tw/node/222783?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33a7e9b2f8-EMAIL_CAMPAIGN_2019_07_26_02_54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33a7e9b2f8-84956681
從演奏家的新年大膽願望 一窺日本都市蜂害問題
文:宋瑞文
據報導,2020年剛開始,日本小提琴家高嶋知佐子立下一個奇妙的宏願:參加摘除蜂窩節目的錄影。「如果演奏會前被螫了怎麼辦。」「只好對觀眾說:『對不起,被胡蜂螫傷了。』」
同節目的男性藝人們可沒有這麼好膽,「好恐怖,我絕對不要靠近。」這樣的反應其來有自,在日本,殺最多人的野生動物是胡蜂亞科(主要有黃蜂、黑胡蜂、虎頭蜂等)。比起毒蛇、鯊魚與熊類,胡蜂平均每年的致死人數,遠高於前者這些比牠體型大的生物。
本報先前介紹過,日本熊類平均每年致死人數為一到四人左右。而蛇類則為10人左右。據厚生勞動省統計,因胡蜂致死的人數,自1989年到2017年有746年,平均每年25人。遠遠高於其他造成人類傷亡的野生動物(參見下圖)。
或許一般人會認為,遭遇蜂類針刺而死亡,不過是登山客才會遇到的問題罷了。然而對蜂類來說,相較於山區,都市及近郊地帶反而更適合繁殖。
收集30年以上的政府資料,從名古屋市1萬件以上除蜂案例著手,專攻都市蜂害問題的「都市裡的胡蜂」網站分析:自1980年代開始,周圍有山地或丘陵地的全國都市及其近郊,常常見到大型胡蜂亞科出沒繁衍。
特別是溫暖的本州西南部,黃色胡蜂與正虎頭蜂的增加尤其明顯。這兩種蜂類在築巢環境的選擇與覓食習性上較有彈性,對都市環境有高度的適應能力,因此在各地都是佔優勢的族群。其他的胡蜂亞種偶爾也會看到一些,一樣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對胡蜂而言,都市完全能夠確保食物來源與築巢環境,因為天敵也少,超乎預期地適合牠們居住。儘管人類會來驅除,但昆蟲原本就是靠繁衍數量彌補外來傷害,影響程度有限。
為什麼都市及其近郊會頻繁地出現胡蜂呢?姑且不管更複雜的成因,以下是幾種可能的主要原因。
一、人類將住宅建在丘陵地,使胡蜂的棲息處跟人類生活空間重疊。
二、雜木林荒廢,因為植樹導致山林間適合生存的空間減少,蜂類因此移向城區。
三、都市綠化。林相越來越豐富而有多樣性,增加蜂類的食物來源。
四、居民對衛生害蟲的意識日漸提高,越來越多人看到蜂類感到不舒服,甚至恐怖。
五、禁止使用有機氯殺蟲劑後,蜂類的食物來源隨之增加。
六、果汁等空罐垃圾被棄置街頭,成為成蟲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
七、作為天敵的大虎頭蜂減少,胡蜂蜂窩也減少被攻擊的機會,數量增加。
以上種種理由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第一項,人類開發丘陵地,和胡蜂的生活區域重疊。在一般鄉村地區,因為空間十分充足,人與蜂類各自的生活場所少有交集,相安無事的可能性高。但在人口密集的都市裡,兩者生活區域無可避免地相交在一起,於是蜂類成為可能刺傷人類、需要驅除的對象。
人類往後也會在都市裡頻繁見到胡蜂,因此作為都市生態系的一員,有技巧地與胡蜂共存顯然是必要的(蜂類有傳授花粉等作用)。此外,正確地認識牠們的生態,「正確地有所疑慮」(避免多餘的恐慌)是人類需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