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五溝修復水門改善水環境 讓珍稀水草、塘虱都回來


https://e-info.org.tw/node/223218?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a97470fafa-EMAIL_CAMPAIGN_2019_07_26_02_54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a97470fafa-84956681

五溝修復水門改善水環境 讓珍稀水草、塘虱都回來

2020年02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屏東五溝水以湧泉地形聞名,外地遊客來到五溝,首站會停在劉氏宗祠前的水圳旁,夏秋之際,豐沛的湧泉水流過,圳中水草綠意沁人,這樣的水文環境和客家聚落樣貌,每每讓遊人留下深刻印象。
劉氏宗祠前的水圳,當地人稱為「玉帶水」,具有風水的意涵。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在此復育探芹草等原生水草和花肚鯽等淡水魚類。秋季此地舉辦的「水草日」,工作人員帶著志工親子把復育的水草種下,為魚蝦搭建適合生長的環境,復育原生動植物。不過近年隨著冬季枯水期長,湧泉水源挹注不足,玉帶水乾枯的情形越來越早出現。
五溝水一號水門修繕動工,改善村莊水環境。攝影:李育琴

水門修繕動工  村民一起來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長劉晉坤說,過往水圳上游有水門控制溝渠水流,讓冬季枯水期,水仍能流入村莊供下游灌溉使用,但源自日本時代的水門年久失修,早已不再有引水入庄的功能。因此經地方討論,決定要重修水門,引水同時復育稀有的水草植物。
工作站和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在多年前的調查中,發現水源不足的問題影響了五溝聚落內的水環境景觀,也使多樣性的水草生長棲地惡化,因此向政府申請經費來修復水門,去年修繕工程獲得客委會的支持。
24日,一號水門修繕動工典禮在村民出席、地方仕紳主持的祭典儀式下進行。計畫主持人溫仲良說,水門修繕將由居民協力,採點工購料、社區自主營造的方式進行,強化水門原有水源控制功能,同時把擁有豐富水草的濕地環境復育,讓這片水域回復過往魚蝦生態豐富的樣貌。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劉晉坤說明修繕後的未來規劃。攝影:李育琴

水圳的記憶  源源不絕供應在地水產

幾位地主受邀出席動工典禮。家住水門旁的退休老師劉文雄,在水門附近有一塊造林地,如今樹林蓊鬱,為溪流注入一絲涼意。劉文雄說,一直以來很希望能把這條水圳和水門修好。這片濕地,乘載著在地居民與水共棲、互動共生的生活記憶。
「記憶中,水門的對岸有許多竹叢,小時候我跟著叔叔走過水門到對面去釣魚。有次一陣大雨過後,混濁的水中出現鯰魚,叔叔一把釣起一尾大鯰魚。」劉文雄記憶中,這是一片生態豐富,經常出現塘虱、鯰魚等淡水魚類的水域。
夏季,大雨後圳溝的水滿起,混著泥水淹進鄰近的田坵;冬天水淺,渠內的塘虱會從礫石河岸間跑出來,且源源不絕,只要有水,居民就會來此捉魚抓蝦,回家加菜。後來溝渠也建起堤岸,湧泉水變深了,劉文雄的孩子常來此游泳嬉戲,享受天然游泳池的鄉間樂趣。從過往記憶可見,水圳風貌隨著季節變化而不同。
劉文雄說在地居民與這片水域互動深,水圳供應源源不絕的水產魚蝦。攝影:李育琴
多年後村內水圳灌溉的功能不再,冬季水源不足,水門也年久失修,無法藉由水門調節水流,導致村內溝渠僅有家庭污水排入,顯得骯髒污穢。劉文雄說,修繕水門不僅能讓過往五溝水生態豐富的情景回來,也將改善莊內的水道環境清潔。

修復水門、復育水草  保留客庄生態風貌

建於日本時代的水門造型純樸,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兩孔水門,搭配鑄鐵轉盤和木製柵門。劉晉坤說,將按照原樣重建,周邊河岸以礫石強化,未來在兩旁地主配合下,將規劃步道和水草復育區,將來可在此進行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屏科大曾經調查五溝水域有40種以上的水草,有探芹草、屏東石龍尾、水蕨、台灣水龍等,未來工作站將在這個區域進行水草種源復育,再透過移植,讓水草重回五溝水水圳中。
不過原始風化的一號水門,卻在開工這天引發討論,究竟要拆除以原貌重建,還是在一旁新建一座水門,把原本的水門保留作為歷史文物的見證,在場人士各有不同意見和看法。
不過,大家對於五溝水未來的想像,卻有志一同,透過湧泉和水草復育保留客庄生態聚落的風貌。
在傳統祭儀下進行開工祭拜。攝影:李育琴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說,水文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元素,五溝水的生態好,藉由水門修復和環境營造,對於未來環境教育、文化保存會有更好的貢獻。屏東水利會會長黃信銘肯定五溝村民對於地方生態維持的堅持,在都市發展的今天,許多農地變成了建地,而五溝水居民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使這裡變得珍貴。萬巒鄉鄉長林國順則表示,五溝水將持續推動水岸景觀人文建構,讓生態、生產和生計發揮效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