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熟悉愛沙尼亞的歷史,你可能不會知道電影中,一個愛沙尼亞人回到自己的國家為何要如此遮遮掩掩:如果你熟知愛沙尼亞的歷史,你會對這個國家的人民遭遇寄予更大的同情。它的處境和同處東歐的波蘭類似,夾在兩大強國之間,不管向左或向右,都會落入一個強大的帝國勢力範圍中,成為魚肉,任人宰割。
一個陌生又熟悉的歷史記憶──我看《擊劍大師》|廖志峰
一個陌生又熟悉的歷史記憶──我看《擊劍大師》
人氣指數: 279
發佈於 4 月 1, 2016
如果你不熟悉愛沙尼亞的歷史,你可能不會知道電影中,一個愛沙尼亞人回到自己的國家為何要如此遮遮掩掩:如果你熟知愛沙尼亞的歷史,你會對這個國家的人民遭遇寄予更大的同情。它的處境和同處東歐的波蘭類似,夾在兩大強國之間,不管向左或向右,都會落入一個強大的帝國勢力範圍中,成為魚肉,任人宰割。
看著電影《擊劍大師》,我忍不住又想起這個悲劇性國度的歷史悲劇。電影一開始是一個嚴肅冷漠的青年,揹著大行囊來到一個鄉間小學,應徵教師工作,以他的高學歷,來到這個偏僻的小鎮屈就,動機實在令人生疑,特別是他還來自俄羅斯本土的大城市列寧格勒──他到底在逃避甚麼?
他的逃避狀態在第一天就落入校長,以及一個像黨棍書記的秘書眼裡,兩人都虎視眈眈地等著他露餡。這個神祕青年除了既定課程外,校方還希望他能帶領課外活動,他滿心不情願地籌畫了滑雪課程,誰知,滑雪板遭軍方借用,他憤怒的心情只能以隨身攜帶的西洋劍來發洩,不料這一擊劍,竟被一個想學芭蕾舞不成的小女生撞見,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一個鄉間小學前所未見的擊劍社成立了,卻也讓自己身分曝光,把自己推向火坑。
電影的本事相對於這個國家的歷史來說,其實平凡無奇,主角的遭遇就像大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充滿了無奈的悲情,然而真正的難堪和諷刺是,因為戰爭和統治的闗係,迫使他們必須不斷轉換不同的國籍身分,正是這一點,成了主角被追緝的理由。電影最大的懸念就在於主角是否可以躲過史達林特務的追緝,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人生?與學生相遇的這段遭遇,卻意外激起他心中久藏的父性和熱情。內心情感一冷一熱,外在情勢一追一逃,兩股截然相反的人生路向,交錯激盪,讓人屏息。
我認為電影最精彩的部份在於扮演校長和黨棍秘書的演員,他們把集權體制下的螺絲釘,那種令人咬牙切齒的嫌惡和猥瑣,詮釋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光是那蒼白的臉色就令人打心底厭憎。喚起心中潛藏的恐懼,產生共感。隨著擊劍所引起的鄉民支持,原先掩藏身分的人,也因為劍而洩露身分,始料未及。半夜裡的腳步聲和敲門聲,喚起白色恐怖般的歷史記憶,目睹親人被抓的小男孩,被迫一夕成長。
以擊劍的勵志故事來講一段愛沙尼亞的國族悲劇,比起以戰爭場面直接控訴的力道,不遑多讓,只是更為溫暖,所幸在等待之後,還是露出了雪融之後的陽光,讓人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來。只是像愛沙尼亞這種小國的悲劇,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斷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