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的在地經濟課題(一):不剝削的經濟學


http://www.earthday.org.tw/column/65/6339?

台灣的在地經濟課題(一):不剝削的經濟學

口述:彭明輝;整理: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綠經濟不僅牽涉社會更與政治有關。圖片提供:梧桐基金會談在地經濟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一個事實,台灣的能源自給率不到0.6%,糧食70%靠進口,吃的、穿的幾乎都要靠進口,所以台灣要追求綠經濟遠比其他國家困難。
綠經濟是在經濟及環保之間取得平衡,但是人類已經為了發展經濟而破壞環境,現行經濟產業仍然需要大量仰賴自然資源支應,一旦生態被破壞殆盡,經濟將難以為繼。因此綠經濟是否等同永續經濟,或者經濟是否該持續成長甚至維持現狀,是應該先被討論的。
主流經濟學有兩派:芝加哥學派和凱因斯學派,但是在台灣卻只聽到芝加哥學派。台灣是非常嚴重的經濟學偏食,因此,討論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難度更顯困難。

永續發展vs穩態經濟

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思考,是由經濟學家開啟的,因此具備非常紮實的經濟學基礎。剛開始,通常稱之為環境經濟學(Environmental Economy),而後又發展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然而,可持續發展還是「想發展」,直到晚近慢慢出現一個更前衛、更進步的「穩態經濟」(Steady-state Economy),也就是不再發展,而是維持在常態的、可永續的經濟。人類不需要盲目的一直發展,我們要的是穩態經濟,在一個適當的狀態下平衡,不要再擴大發展。
大概20多年前,人們開始談「環境經濟學」的時候,只想著經濟與環境間的平衡,並沒有顧及社會和政治的面向。到了最近十幾年,大家越來越清楚,現行經濟系統最大的問題是,不管經濟發展多麼的蓬勃,永遠有人在貧窮線下掙扎。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經濟的發展反而造成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富者剝削窮人 窮人剝削環境

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寫的《Capit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紀的資本論)就是這個現象的最新證據。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工農將會無以維生,工農無以維生就一定剝削土地,所以工廠直接排放廢水,農夫使用農藥是必然的結果。
主流經濟學輕描淡寫的把這個現象稱為「負面的外部性」,是政府應該管理的事;但主流經濟學同時主張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愈小愈好,這是矛盾的。對富人減稅,減到政府已經沒有錢去維持政府本身的運作,怎麼可能去控制工農造成的負面外部性。主流經濟學對中上階級有利,所以中產階級很愛主流經濟學,但是中產階級的道德感又讓他們振振有詞地責罵工人和農人汙染土地,卻一直沒有弄懂是誰驅使工農汙染土地。
以貧富差距擴大為基礎的供給面經濟學必然剝削底層,底層就一定剝削環境。土地之所以會被壓榨,不是因為生產不足,而是因為分配不均。環保團體有一句口號說,「地球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但不可能滿足我們的貪婪」。聖嚴法師也說,「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不只很多,想要的永無止盡。」所以,綠經濟不只是探求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平衡,還要重新調整我們的價值觀,解決貧富差距。我們先要學會對待人,才有能力對待土地,我們的經濟才會健康。

重點在於 資源分配不均

2013年,Rio +20在具體綱領中提到要消除貧窮,這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永續發展必須先解決的問題。2008年之後,World Bank和IMF國際貨幣基金會,已經表示支持Thomas Piketty的看法,主張政府介入,為所有人創造利益均霑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學的論述開始反轉,越來越少人談GDP,因為大家都知道問題不是GDP成長率,而是工作機會太少,是資源分配不均使得經濟停滯,因而造成工作機會減少,貧富差距擴大。
消除貧窮之外,還要減少不公平、要提高社會底層的基本生活水準、要發展公平社會以及要有利益均霑(inclusive)的發展。這些角度已經跳脫傳統經濟學的概念,進入更大的架構思考問題。除了大家比較關心的生態與環保,Rio +20的綱領中還提到了政治,因為政治也是經濟課題的一環。舉例來說,經濟學思想受華爾街的有錢人操控,很多重要的經濟系系主任,是華爾街用錢買下來的學者,華爾街買了學術界,買了白宮,買了美國國會,甚至把美國的大法官也買了,才能在思想、法律和制度上維繫1%富人對99%人口的剝削與壓榨。
經濟牽涉到社會問題,也就變成了政治問題。人民如何參與政治、影響政治,使得政治真的服從主流民意,而非受企業擺佈,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
政治之外,發展綠經濟所面對的挑戰仍然很多,其中以人口不斷增長的問題最大。人口暴增使得水源不足、石化燃料過度燃燒,進而使得氣候極端化。這三個原因會造成糧食減產,引發糧食危機。台灣其實也已經嚴重缺水,從每一戶自備一個水塔可以看出台灣不僅水資源供應不足,台灣政府也沒有盡到儲水的責任。全球人口持續成長,所以人均可用耕地持續下降。
現在全球人口70億,40年內會超過90億,人要吃飯也要吃肉,所以糧食不只要養人,還要養兩隻腳跟四隻腳的牲畜。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40年後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0%才夠吃,但是全球的人均耕地其實是在下降當中,要達成前述目標絕非輕易之舉。

本文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