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114805
盤點亞洲九國民生消費品 環團發表永續指南
文字大小
39 1 Share1
本報2016年4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本月發表《永續指南》,首次檢視亞洲九國26間公司的民生消費產品、用水和包裝的公開資料指出,供應鏈管理不善造成的環境和社會衝擊是可以被避免的,甚至還能為企業帶來利益。
食品、飲料等快速消費品,與環境永續息息相關。圖片來源:Paul Townsend(CC BY-NC 2.0)。
這份《亞洲快速消費品-金融業與企業的永續指南》(Asian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 A Sustainability Guide for Financiers and Companies),替企業找出採取永續供應鏈管理所能帶來的商業利益,並提供實際的改善方法。
「氣候變遷、水資源和糧食危機在亞洲日益嚴重。例如已經變成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日常的霾害,其實是可以被避免的。知情的消費者開始將矛頭指向相關的企業。」指南的作者、WWF亞洲金融與商品專員Jeanne Stampe說。
快速消費品指的是食品、飲料、家用與個人清潔用品。在亞洲,由於中產階級人口成長和都市化,快速消費品是成長中的重要產業,也是金融投資的重點。但當企業的供應鏈不善,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產生環境和社會衝擊惡果,尤其是「軟性」商品(農業、森林和海產)、水資源和包裝相關供應鏈。
「整體而言,亞洲快速消費品公司的環境和社會意識比西方企業低。由於來自顧客、金融界和公民社會的壓力較小,供應鏈管理的改善幅度有限,企業自主揭露、投資者和銀行的監督力道也較弱,不過情況正在改變中。」Stampe說。
WWF正和主要的採購者、供應鏈和金融機構合作,證明軟性商品的生產也可以負擔得起的成本有效減少環境和社會衝擊。
透過這本指南,WWF希望鼓勵亞洲快速消費品公司依循可靠的國際認證系統、設立時程目標並發表進度報告,實踐永續採購政策。
《亞洲快速消費品-金融業與企業的永續指南》(Asian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 A Sustainability Guide for Financiers and Companies),呼籲永續採購策略。圖片來源:WWF。
WWF也呼籲企業運用WWF的水風險篩選器,展現水資源風險管理的領導力,發展符合商品需求、同時為系統帶來最大利益的包裝方式。
「快速消費品產業特別容易受到極端氣候、水與糧食危機的衝擊,因此企業和金融機構更需要瞭解和管理相關風險,必須透過聯繫多方利害關係者合作發展、實踐和推廣務實且可接受的永續標準。」瑞士信貸永續事務亞太區主任Ben Ridley說。瑞士信貸集團也有參與購物指南的編撰。
WWF建議亞洲快速消費品公司的金融機構,以推展永續實務的成本和資金來評估目前與未來的投資借貸對象。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