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114748
日防災標準再進化 為9.1南海海槽「最強震」做足準備
文字大小
718 1 Share1
本報2016年4月21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日本史上最大的9.0 地震。面對從未發生經歷過的災害,日本不再以「過去這裡曾發生幾級地震」作為防災標準,將假想敵設定為「可能發生的最大災害」,具體目標就是南海海槽大地震。
據日本內閣府估計,南海海槽地震將達芮氏規模9.1,死亡失蹤人數32萬人,是東日本大震災的15倍,受害金額恐高達13倍。
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預測。圖片來源:高知縣危機管理部提供。
面臨南海海槽大地震第一線的高知縣與靜岡縣代表,昨(19)應邀於「2016台北國際智慧防災高峰會」分享日本防災規劃。聽完報告後,台灣防災專家不禁嘆:台灣的假想敵是什麼?
而出席該會的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參議王怡文則透漏,科技部、行政院剛好在「當天上午」才討論並找出台灣的假想敵:設定為台北都會區山腳斷層發生規模七以上地震。
左:高知縣危機管理部副部長渡邊憲弘,右:靜岡縣危機管理部危機政策課課長杉浦邦彥。攝影:陳文姿
正視超強震傷亡可能 日本防災全方位備戰
「2016台北國際智慧防災高峰會」19、20日於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進行,高知縣、靜岡縣危機管理部代表出席,分享日本的防震大作戰,並談日本化危機為商機興起的防災產業。
高知縣危機管理部副部長渡邊憲弘解釋,311大地震發生後,同年9月,日本就將防災目標從「過去最大的地震」改為「可能性最大地震」,2012年公布南海海槽地震可能發生的震度,2013年公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對策基本方針。
東日本大震災與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預測災害比較。資料來源:高知縣危機管理部。
高知縣正是南海海槽地震受害程度最大的縣市,預估海嘯高度全國第一,死傷發生率高達10%,也就是每十人就會有一人死傷。面對恐怖數據,渡邊憲弘說,高知縣決心正面搏鬥。
高知縣已完成94%避難道路、避難所,三年計畫的堤防耐震化工程正在進行中,此外,也大力加強民眾的避難訓練。由於高知縣對防災產品需求高,更決定化危機為商機,大力發展防災設備、食物、工程設備等。
渡邊憲弘說「與其等其他人開發,不如自己來」,防災兼振興產業,一舉數得。
靜岡縣海岸線則已有九成完成「海嘯牆」,也特別加強房屋耐震補強。除了硬體設施外,靜岡縣危機管理部危機政策課課長杉浦邦彥,特別分享了固定家具及防災飲水食物的重要。杉浦邦彥說,關鍵是「具體去想像災害來臨」。
台灣防災目標是什麼? 行政院透露「當天才訂」
而當日本把南海海槽地震當作防災假想敵時,台灣的假想敵是什麼?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鄭錦桐表示,標準並非越高越好,訂得越高,房屋、工程造價就越高,但標準訂得太低,風險就高,其中沒有標準答案。但政府應充分揭露資訊,與民眾充分討論。
此外,考量政府經費有限,鄭錦桐說,政府應將風險排序後,訂出長期整備計畫並編列預算。例如日本就以25年計畫進行建築補強,而台灣的目標、數據、具體行動方案,都還看不到。
對此,與會的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參議王怡文透漏,當天(19日)早上科技部與行政院才討論並定下假想敵,台灣未來將針對台北都會區山腳斷層發生規模七以上地震的情境為目標進行整備。
不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質疑,根據國內地震學者馬國鳳等研究,未來30年台灣大規模地震的風險是南台灣最高、東台灣其次,接下來才是北部與中部。為何選定發震機會相對低的山腳斷層引發的都會地震當做主要設定呢?為何沒有經過公開討論的程序呢?
恃敵之不來 學者批:台灣過度樂觀
單信瑜指出,不同的防災規劃有不同的風險,預算該怎麼分配?能提供多少保護?要承擔什麼風險?應讓所有受影響的民眾、地方政府、工程界等共同討論,不能僅由專家決定。
單信瑜認為,台灣防災裡面最薄弱的一環是風險意識不足。民眾常以「921 時我們這邊很安全」、「這裡從來沒有過」為由,低估災害的可能性,高估自己面對災害的能力。
單信瑜也批評,政府在災害的治理上不足,缺乏短、中、長程目標,不僅是遇到了才反應,更可怕的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他舉例:206地震永康維冠大樓死亡115人,並非土壤液化造成,但政府民間卻都將注意力都放在土壤液化,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