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從去年太陽花學運後始終熟悉,顯然不是大家都還沈浸在學運的激情裡,而是普遍對於國民黨有各種的失望,這些人裡面甚至也包含過去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我們要問,是什麼樣的強大壓力,讓這些看似不相容的力量,現在能夠站在一起疾呼「拒投國民黨」;我們也必須要理解,這個口號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對於國民黨不同的想像,可能是希望它成為歷史,也可能是期待它重新再起。
我們要的不是含恨含淚的民主台灣|洪紹恩
我們要的不是含恨含淚的民主台灣
人氣指數: 189
發佈於 12 月 28, 2015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從去年太陽花學運後始終熟悉,顯然不是大家都還沈浸在學運的激情裡,而是普遍對於國民黨有各種的失望,這些人裡面甚至也包含過去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我們要問,是什麼樣的強大壓力,讓這些看似不相容的力量,現在能夠站在一起疾呼「拒投國民黨」;我們也必須要理解,這個口號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對於國民黨不同的想像,可能是希望它成為歷史,也可能是期待它重新再起。
國民黨還有角色嗎?
隨著2016大選的逼近,總統選舉的態勢穩定,許多國民黨的立委候選人開始向選民呼籲「不能讓民進黨整碗捧去,國會要有監督的力量」這樣的訴求除了表達了對朱立倫的極度悲觀以外,也企圖重新形塑國民黨在台灣政壇的角色;朱立倫在27日的總統辯論會上自陳,相較於民進黨,國民黨能夠包容多元的聲音,自詡為國民黨民主化的功臣,但是過去國民黨表現是什麼?在立法院裡利用黨紀處分威脅有不同聲音的藍委、不顧人民抗議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朱立倫接任黨主席後,對批評國民黨的黨公職開鍘等等,諸如這些例子,逐漸使國民黨內的信任體系崩塌。
前一陣子王如玄軍宅案爆發,引起眷村及榮民的不滿,國民黨鐵票部隊眼看要瓦解,國民黨的說法竟是:「請你們含恨含淚投給國民黨」,民主最迷人的地方是讓每個人對未來都能夠充滿期待,含恨含淚之下的選擇,是進一步讓民主和生活沈淪的開始,更務實的來說,這樣情緒性的動員,你甚至不能預期他們上台後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簡言之,我認為國民黨經常性的與民意脫鉤,甚至使得黨內信任體系開始動搖,非但不會民主化,而是反民主的開端。
假設民進黨未來真的勝選執政,國會當然也需要一個在野的監督力量,但就目前來說,國民黨無法擔綱如此重要的角色,習於以黨意凌駕民意的政黨,我們要如何分辨這是監督抑或惡鬥,一個以「含恨含淚」說服選民的政黨,如何使人相信你們是在捍衛公益而不是保護私利。但是面對內耗嚴重的國民黨,支持者一方面失望,急於洗刷身上藍軍的標誌,卻又不希望國民黨自此成為歷史上的灰燼;這群站在時代十字路口的人們,反而是目前在野勢力最需要說服的族群。
新的在野監督聯盟
此次大選出現許多新興政黨,他們各自對於政壇的影響力如何,要等到投票結果揭曉,但是他們正從街頭上聚集到國會的殿堂裡來,承載著這幾年來民意所贊同的價值,承擔著最小的政黨包袱,在各自努力的議題上,勢必要比主要政黨走得更前面,可預見的是,他們對於極可能執政的民進黨,可能是攜手合作,但必要時也會立場堅定,嚴詞批判;那些對於國民黨失望者,要他們馬上接受民進黨有其困難,但是這些新興政黨可能就是他們新的避風港;因此,這些小黨可能重新形塑台灣的政黨政治;可能真的使得國民黨消失在政壇上,甚至迫使一個不那麼「國民黨」的國民黨誕生;面對一個坦然接受過去失敗的民進黨,同樣的,國民黨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執政的失敗與內耗的狀態,未來國民黨將在台灣扮演何種角色,且看人民對其的解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