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The Razor Residence by Wallace E. Cunningham
The Razor Residence by Wallace E. Cunningham
Architects: Wallace E. Cunningham
Location: La Jolla, California, USA
Year: 2008
Area: 10,000 square foot
Price: $20 million
Photos: Erhard Pfeiffer
Description:
Location: La Jolla, California, USA
Year: 2008
Area: 10,000 square foot
Price: $20 million
Photos: Erhard Pfeiffer
Description:
This “stand-out” building artful culmination in La Jolla, California, is a novel trophy property planned by one of Architectural Digest’s Top 100 Designers.
Set behind doors, and built from white cleaned cement and floor-to-roof glass, this perfect work of art suspends the limits of common living and orders astonishing continuous perspectives of the sea, open sky and regular scene. Resting high above Torrey Pines State Reserve, this 11,000-square-foot piece de resistance showcases 4 rooms and 6 showers, breathtaking two level visitor house and elements private access to Black’s Beach.
Close closeness to world class comforts: just 15 minutes from the worldwide air terminal, beside Del Mar Thoroughbred race track and it outskirts to well known Torrey Pine safeguard and fairway.
Flawless configuration, unparalleled quality and principal area make this property a genuine bit of workmanship.
核能建設時間長 趕不上巴黎大會減碳願景
核能建設時間長 趕不上巴黎大會減碳願景
21 2 Share1
作者:張春(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隨著巴黎氣候協定落槌,清潔低碳能源和技術,將在全球向1.5度溫度控制目標邁進的過程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核能可能是個例外。
《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主筆,獨立能源諮詢專家Mycle Schneider對中外對話說,由於減排的形勢比較急迫,他認為以核電目前的成本和建設週期,其競爭力並不優於風電和太陽能。時間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減排壓力之下,「各國都需要加快能源轉型速度,便宜又快捷的能源技術將成為首選。」他說。
該報告中文簡版22日在北京發布。根據報告,在建的62座核電機組七成以上延期,其中5座延期達30年之久。從2005年到2015年7月,全球40個核電機組的平均建設時間為9.4年。建設機組最多的中國,其18個機組的平均建設時間也達5.7年。此外,由於全球已發生過三次重大核安全事故(美國三哩島,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在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可選擇的時候,核安全問題得到更多的質疑和重視,核電建設和運營的要求也更高。「大部分延期或是取消的核電站,都是因為成本太高。」Schneider說。
與此同時,風電和太陽能發展迅速。從1997年京都議定書籤訂到2014年,平均每年增加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都超過核電。核能佔一次能源的比例已經從1996年高峰期的17.6%,下降到了10.8%。
即便是在此過程中「頂風而上,力挺核電」 的中國,核電前景也並不樂觀。它不僅面臨核能本身的發展困境,也趕上了國內的電力競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反對如此大躍進的發展方式,認為這樣發展隱藏的風險很大:新的核能技術(第三代+)還不穩定,現在尚沒有一座第三代+ 技術的核電機組投入運行;監管和技術人員素質也很難跟得上。用Schneider的話說,這些能力都是需要時間慢慢積累的,不是上了核能課程就可以具備的。中國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一旦發生問題,後果難以想像。
風能和太陽能的大力發展,也使得中國面臨著轉型期的電力過剩問題,核能的大力推進因此顯得突兀。在過去6年期間,中國幾乎每年都有新批核電機組,僅今年12月份就新批了四個,2010年甚至有10個(福島事故後都停了)。只在福島核事故的2011年沒有批准。按照發改委的計劃,中國要在2020年達到58GW的裝機容量。目前所有在建和運營的核電加起來也只有51GW。要在短短5年內完成,可能性很小。
也有人認為至少從目前形勢來看,核能不可或缺。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高工蘭自勇就持這樣的觀點。理由有二:「第一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第二風電和太陽能還不夠穩定。」
至於未來變數,就要看技術的發展能否趕上形勢變化了。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能源專家楊富強認為,中國核電佔一次能源比例達10%-12%(當前3.3%)也是合理的。「如果未來核電有新的技術突破,解決現在普遍擔憂的運行安全等問題,核電的壽命也可能更長。」他說。
註:Mycle Schneider在1992年創辦能源資訊中心,與綠色和平、世界觀察研究所共同出版第一份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當時的報告指出,核能產業發展已趨緩,市場利基逐漸消失。20年間的核電工業的發展的確如同Mycle Schneider預期。
空污催生暴力犯罪? 哈佛研究發現關聯性
空污催生暴力犯罪? 哈佛研究發現關聯性
15 2 Share1
本報2015年12月3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空氣污染除了讓人感到不適外,其最知名負面效應在於影響健康和環境,過去的研究指出空污與中風、失智、糖尿病、自殺率之間的關聯,近期科學家還發現,高污染地區的暴力犯罪率也較高。
隱沒於霧霾中的台北101。圖片來源:hound_tooth_ben(CC BY-NC 2.0)。
哈佛大學環境中心學者赫恩施塔特(Evan Herrnstadt)和加州大學學者穆勒格(Erich Muehlegger)以芝加哥市為對象進行個案研究。他們透過複雜的方法學發現,高污染地區下風處的暴力犯罪率上升了2.2%。
芝加哥警察局提供2001年至2012年間超過200萬件市內的犯罪紀錄作為研究資料,包括犯罪發生時間與地點。接著研究人員檢視市內主要空氣污染源,也就是貫穿城市的主要幹道,並從過往天氣資料找出犯罪當日的風向,同時也搜集相同地區未受污染時的犯罪率,作為比較基準。如此一來,研究人員得以排除其他傳統上與犯罪高度相關的因素,例如貧窮。
不過,這項研究更進一步發現,「污染只與暴力犯罪有關,和財物犯罪無關。」兩位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
學者認為,暴力犯罪是由氮氧化物所驅動,並非一氧化碳。其效果在溫暖的春、夏兩季最明顯。
雖然研究人員未能精確解釋原因為何,赫恩施塔特指出:「我們認為其中的機制是,人所接觸的污染越多,行為越容易越界,污染源可能扮演著刺激物的角色,或是影響人控制衝動的能力。」
此外,嚴重空氣污染也被認為和教育成效、支氣管問題和腦損傷有關。
復育30年有成 墾管處要為梅花鹿爭取「野生」定位
復育30年有成 墾管處要為梅花鹿爭取「野生」定位
205 2 Share1
本報2015年12月31日屏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梅花鹿復育已30年,15年間野放233隻個體,如今已繁衍逾千隻,卻因侷限在小區域內,密度過高而陸續傳來負面消息,包括造成農損、影響高位珊瑚礁植被更新;但牠也命運多舛,卡網絞死、被狗追而撞人、遭人獵首等。梅花鹿與人、生態系的衝突,如何落實在經營管理上?墾管處委託學者進行研究、擬定對策,讓梅花鹿能與生態共生,復育成果報告也將於31日報行政院核定,認證其野生地位。
墾丁國家公園野放的台灣梅花鹿,無論是取得法令地位或經營管理都很重要。攝影:廖靜蕙 |
梅花鹿回來了,但身份是...家畜?
早在2002年,媒體即引述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王穎的意見,「梅花鹿野放已漸有成效,當研究有進一步成果後,當務之急仍是與政府進行溝通,將台灣梅花鹿列入野生動物之列。」時至今日,農委會仍認定梅花鹿是家畜,理由為「復育之梅花鹿不屬於野生動物或保育類動物,亦不為動物保護法規範……無法可管」、「梅花鹿在訂定野生動物保育法之前就從野外絕跡,所以梅花鹿目前在我國不屬於野生動物」。
單以《野保法》公告時,梅花鹿沒有野生族群為由,而認為梅花鹿不受野保法管理或保護,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認為是「荒謬的藉口」,「會造成與人類利益衝突的野生動物種類太多了,若只為迴避解決梅花鹿所造成的農損, 實在無法理解。」他說,若不積極處理,不只是農民受害,連珍貴的自然環境也因此葬送。
恢復梅花鹿自然界的身分有轉機,墾管處趕在跨年前,於今日送出「台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整理歷年來復育成果、挑戰,還將建議台灣梅花鹿在法令上具有一般野生動物位階。這份報告將層層轉送到行政院核定,決定梅花鹿的法令定位。
其實今年內政部營建署即曾與保育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會商梅花鹿保育定位,並獲致兩項結論,首先是提出梅花鹿復育成果報告,並於報告中提出相關建議,如梅花鹿是否視為野生動物,送行政院核定同意後,再由林務局召開學者專家會議,依照國際慣例認定其保育地位。其次,建議墾管處在此之前,應妥適經營管理。
前者能否於近期內完成?行政院能不能關注這項議題,召開跨部會議還給梅花鹿該有的定位?種種疑問或能透過公民力量監督,然而後者更決定了梅花鹿能否與生態共存,屹立台灣不再滅絕。
復育梅花鹿,我們成功了嗎?
野生動物的身分由人類決定,或許過於跳脫事實,卻不得不如此,因將牽涉到管理資源的分配。
台灣梅花鹿從1984年開始復育,1994年進行野放,到2009年之間共歷經14次野放,從社頂,最遠到九棚,一共野放了233隻,社頂則成為梅花鹿復育區密度最高。
這批復育成功的梅花鹿,野放至今到底有多少隻?媒體報導大多指稱介於1500~2000隻之間,但裴家騏推估約為1000隻以內。這對於一個物種族群數,不算脫離滅絕的險境。
「復育應以幫助台灣梅花鹿『脫困』為目標」裴家騏表示,各國野生動物復育,都將目標訂在不再滅絕或瀕臨絕種,至於復育是否成功,他認為族群數量以及現有族群是否安全是重要指標。
即使族群數最密集的社頂,梅花鹿也不過約千隻,就算加上綠島的數百隻,也只有一千多隻;密集近乎圈養的環境,只要一個疫病,如口蹄疫襲來,可能面臨全數或大量撲殺的命運,距離脫困還需努力。
族群未脫困,但小區域分布密度高好尷尬
尷尬的是,雖然數量仍未能安全上壘,卻由於侷限分布於墾丁國家公園少數幾個地方,以及綠島,而顯得密度過高,因此頻頻發生鹿與人、鹿與生態系的衝突,相關議題歸納如下:
議題一:啃咬造成高位珊瑚礁苗木更新、社頂地區樹林底層植被等光禿,影響珊瑚礁熱帶雨林、森林及草原生態系以及重創蝴蝶等昆蟲的食草。
最近這幾年對於高位珊瑚礁族群的影響十分明顯,比較墾丁森林遊樂區5、6年前地被茂密,也不過幾年光景幾乎沒有植被,小苗不見了,地表也光禿了,更新都有困難。
森林因梅花鹿吃小苗、踐踏減緩更新速度。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
裴家騏說,墾丁的高位珊瑚礁植群無可取代,除此之外,陸地上的森林、草原生態系也相當重要、應予保育;梅花鹿不但會吃嫩苗、踐踏,磨角也對成年的樹造成威脅,這些都是經營管理上需面對的議題。
議題二:這兩年通報農損的案例增多,主要作物為黑豆、牧草、火龍果。
梅花鹿危害農作物情形。從梅花鹿分布來探討,港口溪以南農損最明顯,港口溪以北則尚未見,龍鑾潭畔也慢慢有農損的通報;農損作物種類以黑豆、牧草、火龍果,是最主要的受損農作物。除了梅花鹿族群數量增加,滿州鄉近年推廣種植火龍果也與通報次數多有關。
農民希望補助及損害賠償,在受損之前就能補助圍籬設施。
議題三:梅花鹿處境艱困,墾管處替農民架設的作物圍網,常有梅花鹿卡網後掙脫不成絞死。其次,因野狗、山豬追逐而跳海,或被犬隻追趕撞車、撞人事件。最近還發現園區內梅花鹿遭斬首只剩下屍身。
目前農損戶多有接受墾管處圍籬補助,使用黃色安全網減少農損,根據裴家騏研究團隊訪談,農民大多表示效果不錯,唯一的問題是梅花鹿會卡網,並造成死亡,恐怕得改善。另外,媒體報導梅花鹿因園區內家犬追逐,而撞人以及增加交通風險,影響社會大眾對梅花鹿的觀感。
一些梅花鹿因卡網而死亡。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
對於梅花鹿斷首事件,墾管處處長劉培東接受採訪時表示,與保七總隊第八大隊協商,積極緝捕兇嫌到案。只是,梅花鹿未具備野生動物地位,只能依據《國家公園法》、《動物保護法》開罰,能不能構成刑責有待觀察。
頭到哪裡去了?墾管處處長誓言嚴加查緝!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
在梅花鹿經營管理上,裴家騏認為仍需更多數量、更大的面積的復育,不過,在未解決人鹿、鹿與生態系之間的衝突前,不贊成再到其他區域野放。
控制族群數,保種防基因污染
全球針對鹿科族群量過高所發展的解決對策,都以開放狩獵以及生育控制來降低數量。
墾丁也面臨族群控制的處境,只是選擇哪一種方法,還得評估。裴家騏建議墾管處了解以狩獵方式在恆春半島進行族群控制,社會觀感如何?若支持程度高,也可能如日本發展梅花鹿的產品。
而在生育控制方面,梅花鹿仍屬於瀕危物種,裴家騏並不贊成永久性避孕,例如結紮或絕育,他建議採用一段時間後就失去避孕效果的方法,隔一段時間就能恢復生育能力。
目前墾管處採取鹽磚誘捕進行節育措施,成效仍有待觀察。
雖然台大學者朱有田透過DNA比對,證明跟遺址中的古代梅花鹿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不過台灣梅花鹿圈養個體會不會造成野外族群基因污染,裴家騏認為,必須加強圈養業者的管理,避免圈養個體逸出野外。
裴家騏說,台灣是梅花鹿原生地,又有養殖的族群,對於畜牧業應嚴加管理,避免與野外梅花鹿交配造成基因污染。
「台灣一些鹿科養殖業者,採粗放管理,還會讓年老的個體回歸山林。」裴家騏解釋,台灣水鹿養殖業者認為台灣原生鹿茸最棒,因此絕對不想混到外來種;但台灣梅花鹿養殖業者曾引入紅鹿雜交育種,學者也曾於養殖梅花鹿中找到紅鹿的基因,是否為原生梅花鹿,充滿未知數,在此條件下,若與復育的這群梅花鹿交配,就可能影響台灣梅花鹿基因。
他建議,社頂須維持梅花鹿保種工作,成為梅花鹿的基因庫,並且應隨時測試基因純度。
裴家騏認為應視梅花鹿為野生動物,並且不能忽視牠族群瀕危的處境。梅花鹿雖有上百年馴化史,卻未如豬、牛、犬,由人類育出新種,釋出野外也能很快適應野外生活,理所當然是野生動物,而非因行政部門的認知而視為畜牧物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