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秋.繽紛 四色樹的故事──台灣欒樹


秋.繽紛 四色樹的故事──台灣欒樹

文字大小
 23  1 Share1 
 
 
作者:陳秀竹
台灣欒樹紅果
台灣欒樹紅果攝影:陳秀竹
秋天,台灣欒樹的生命讓人驚艷,清晨,當我抬頭望向天空,發現台灣欒樹悄悄的開滿樹的黃金花朵,彷彿一夜之間,黃金掛滿枝椏般的吸引著大家的目光,誰不心動?再仔細看,原來昆蟲們更關注著台灣欒樹,因為在花的周圍,翩翩飛舞,讓人目不暇給,心被緊緊的繫住,花讓人著迷,那一群充滿生命力的昆蟲,更是迷戀人心,每當風兒輕輕吹動,那鮮黃色的花瓣飄落時,有如黃金雨一般,那樣浪漫、迷人,所以台灣欒樹也稱「台灣金雨樹」。
在我上班的地方,是一大片的樹林,其中也種植有台灣欒樹,中午休息時間就是我和台灣欒樹約會的美好時光,在光影中,每天觀察它不同的變化,春天是新芽初冒,讓人有新生的喜悅,夏天披滿樹的綠葉,秋天,悄悄的換上新裝,開滿美麗的黃花。
台灣欒樹花2
台灣欒樹花攝影:陳秀竹
前些日子到翟山坑道辦音樂會,工作的餘暇是週遭一棵棵美麗的台灣欒樹伴我一起在秋陽的溫暖中度過。
每天不同的陽光、不同的風,餵養著花兒與蟲兒;今年的秋天,金門很不一樣,颱風總帶來豐沛的雨水,讓台灣欒樹更是喝得飽飽的,花兒更美麗,蟲兒更開心,於是我每天漫步花前觀察,發現花與蟲都充分的利用大自然給的美好,開心生活,一朵朵綻放著青春的生命,在節序中、在光影裡、在雨中、在陣陣輕吹的風中盛開,成長是多麼讓人開心啊!
假日,帶著外甥上小學的女兒一起觀察生活週遭的台灣欒樹,天真的孩子開心的分享,說老師上自然課有教她們台灣欒樹也叫四色樹哦,因為它開花是黃色,等到結果則轉為紅色,到了果實成熟又轉為褐色,它的葉子則是綠色,所以又叫「四色樹」,於是我們一起認真的觀察著台灣欒樹,真的可以印證它的生命歷程,是這樣的充滿繽紛的色彩。
回到自己的住家,才發現黃金雨的台灣欒樹就在家門前上演那浪漫的花海,眼睛裡映襯的也是滿滿的黃金雨,秋天,金門不能錯過的風景,我一定要和大家分享。
台灣欒樹的果實不僅鮮紅引人,其造型有如小燈籠,成串掛在枝頭,彷彿成千上萬的紅燈籠一般,美極了!所以台灣欒樹又叫「燈籠樹」,成熟後褐色果實內會有黑得發亮的種子,隨風吹落,落在那裡,就在那裡萌發成就一個新生命的旅程,如果你走進一片林子,仔細尋找就可以看見小小的仔苗,迎風茁長。
有一種昆蟲叫「紅姬緣椿象」,當冬季時,台灣欒樹乾枯的蒴果,會引來紅姬緣椿象覓食,台灣欒樹果實成熟時,樹上總是出現許多紅色的小蟲,鮮紅的一群小小若蟲(幼蟲),有時也會在樹葉堆裡覓食,紅姬緣椿象喜歡吸食台灣欒樹的種子汁液,椿象口器是刺吸式,刺入植物莖或種子內吸食汁液。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在有陽光露臉的天氣裡,來到台灣欒樹旁,觀察如此美麗豐富的生態現象。秋天的金門,是你不能錯過的風景。
台灣欒樹種子
台灣欒樹種子攝影:陳秀竹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逐步前進的政治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逐步前進的政治

文字大小
 20  1 Share1 
 
 
作者:海德瑪麗.施維姆(Heidemarie Schwermer)
海德瑪麗.施維姆。攝影:Martin Bruckmanns© Dalchows verden / EiE
海德瑪麗.施維姆。攝影:Martin Bruckmanns© Dalchows verden / EiE
生活品質與金錢密不可分,這點無庸置疑,因此金錢議題始終至關重要。但是也不可忘記整體議題的其他面向。
就以垃圾為例,我指的是真正的垃圾!在多特蒙,有個地方經常聚集遊民,三五成群,高談嬉笑,顯然十分開心。相信其他城市也有這樣的場所。但這些遊民結束後離開時,往往「忘記」帶走自己的垃圾。雖然清潔隊每個星期來打掃二到三次,清理髒汙,但幾個鐘頭後又變得一樣髒亂。其實在此度過生命部分時光的人,應該要把他們的「地方」整理乾淨,這點根本無 需多言,更何況他們還在那兒過得很愉快呀。
然而他們認為一切有人管理,所以不覺得應該負責清理自己製造出來的垃圾。在我們這個井然有序的國家裡,即使沒有住所,即使失去一切的人,也有把握總是會有人被派來清理他們的垃圾。這種行為與態度司空見慣。透過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事情。或許第一個動手在傍晚整理環境的遊民會遭到同伴訕笑,但是漸漸應會有人仿效他的模式,跟著清掃。那麼即使是無家可歸的遊民,轉眼之間也能貢獻一己之力了,還能從中得到收穫。
若是我真能在社會局提供諮商,或許有機會促使來接受諮商的人思考付出的可能性。這種付出當然不是強迫的,與某些城市要求接受救濟者必須公益服務,以換取一小時1.5馬克工資的運作方式不同。我的整體原則是奠基於自由意願、積極主動與自我負責的。
我也曾經想起了「紅點」活動。我在公車站觀察來來往往的車輛,發現每輛車子裡幾乎只坐一個人。天大的浪費啊!交通阻塞頻傳,汽油價格節節攀升,廢氣汙染環境,臭氧層越破越大,即使如此,大家還是四處開著空車。大學時候我經常搭便車,後來自己有車後,也經常 載人同行,作為回報。我現在已經沒有興趣搭便車,也很久沒自己開車了。約莫30年前,北萊茵―威斯法倫邦推廣了「紅點」計畫。駕駛人在擋風玻璃上貼上紅點,表示可以載送在特定車站等車的人,以節省汽油。計畫順利進行了好幾年,後來卻逐漸停止,因為頻頻傳出不當行為、意外攻擊、竊盜等案件。
如今可以確定順道載送陌生人已經不是大家會做的事情了,但是我認為重新發現這個想法卻相當重要。或許可以稍微轉變一下形式:紅點(或是其他的象徵)可先表示原則上持開放態度,促使人們有機會交談,最後進而減少全國的空車率。
有一陣子發生不少變化。各地紛紛成立團體,為謀求幸福的未來研發另類的創意。網路對此風潮尤其推波助瀾。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為連我的計畫也不斷需要適合的志同道合者。 例如我希望能夠趕快實現的發錢行動:在城市裡發送五馬克硬幣,並附上一份探討金錢議題的傳單,激發大家思考。
透過網際網路,激勵人心的主動積極精神無遠弗屆,甚至有人希望不久能夠在網路上召集三個國家交換中心裡的數千名會員,這在十年前壓根兒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在邁向美好未來的路上,我們不能只執著於交換與分享。在我看來,人類遠遠超過他(交換)業務的總和,是不斷成長,不斷洞悉真實的。他是神的一部分,生命所有領域全對他敞開,在這些領域中,現今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建議 
如果你有興趣一步步走上屬於個人的新道路,那麼我有幾項建議,你或許可以牢記在心。 前提是你願意接受這些建議,絕不勉強。 
  1. 準備一本筆記本,寫下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2. 在這本思考筆記本或者日記裡(隨便你想取什麼名字)寫下你始終關注的事情,或者曾經關注過的事。音樂、運動競賽、文學、科技、繪畫,什麼都行。重點在於找出你這輩子完成的任務,或者未來想要完成的事。
  3. 晚上在筆記本裡寫下一天的經驗。請你尤其緊抓住正面的感受。
  4. 寫下你理想的生活會是何種樣貌。想要什麼樣的居住形式?和誰一起住?你最喜歡做的事情?請勿設限,什麼都可以寫進筆記本。
  5. 請寫出你對別人的感受。什麼樣的行為讓你煩躁?特別喜歡某個人的何種特質?
  6. 請實行一天的「沙漠日」計畫,不預做規畫,跟著本能行動。
  7. 寫下在你的生命中最有可能對什麼事情心懷感激。
  8. 找出特別讓你感到有趣的事情,好好享受,樂在其中。
  9. 準備一個箱子,裝進不再需要的物品,提供來訪的客人隨意取用。
  10. 請在某地設立一面「施與受」牆,工作場所、家裡、咖啡廳,任何地方都可以。
  11. 請懷抱夢想。
  12. 絕對不要忘記笑容。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書封。圖片來源:我們出版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

作者:海德瑪麗.施維姆(HeidemarieSchwermer)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ISSN:9789869125246
提供人生及這個失衡的世界另一種答案……
海德瑪麗.施維姆是德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她擁有15年小學教師資歷,之後還成為開業的「完形治療」心理諮商師,但為了兌現小時候對自己的承諾,她一再主動離開安逸去尋找生命的答案,全力推動一個「付出」與「接受」得以平衡的社會,最後還一舉顛覆人類追求安全感的本能,將自己所有的金錢、財產分送給人,20年來不使用貨幣生活。過程雖然餓過肚子,還得長年從事清潔打掃或是幫人家顧房子的「低階」工作,然而,她的理想卻在其中逐一實現,並得到了她夢寐以求的自由與富足……
※ 本文擷取自《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



同學們,下水囉! 2015夏天綠島珊瑚礁研習紀行


同學們,下水囉! 2015夏天綠島珊瑚礁研習紀行

文字大小
 157  1 Share1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再回到中研院綠島海洋研究站已是等待東北季風呼呼吹襲的11月。奇怪的是百葉窗外下著傾盆大雨,還打著雷。直感覺到這不是經驗中11月綠島該有的天氣,或許這跟今年聖嬰現象增強有關。只是,心想,與其望著窗外不能出海潛水心生鬱悶,不如就發揮一下文青的本能,把今年夏天在綠島珊瑚礁研習營的令人興奮經驗寫下來,或許可以勾起學員們共同回憶,給我幾個讚也說不定。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對於有興趣探索與研究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人,珊瑚礁是可以馬上入門的生態系。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幽藍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神秘,只因為我們無法輕易的靠近她。如果沒有戴上呼吸用的水肺,人這種只能在空氣介質呼吸的陸地動物,在短短數秒之內就會因為溺水而亡。就算戴上了水肺,沒有正確的使用知識,在水下也是將自己帶入險境。而在探索海洋的選擇上,熱帶珊瑚礁就是首選。熱帶珊瑚礁水質清澈,透光度高,水溫適中,可使得水中探索的安全度提升。同時珊瑚礁生物多樣性高,五彩繽紛,對於有興趣探索與研究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人,珊瑚礁是可以馬上入門的生態系。 
決定籌辦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調查技術研習營。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決定籌辦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調查技術研習營之後,接下來就是研習會地點的選擇。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之下,綠島就成為上課與野外實習唯一的選擇。綠島的珊瑚礁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屬是屬世界級的優,相對的水域亦也安全,而不管從台灣何處到綠島的交通也都便利。更重要的是中央研究院在綠島籌設的海洋工作站,提供了教學與住宿重要的場所,讓講師與學員在訓練之後能夠有休息恢復體力的地方。
然而,在地點、經費、學員選拔、課程安排都底定之後,最害怕的就是颱風來攪局。就在出發前往綠島進行課程前置作業之前,天外飛來了「天鵝」颱風,在台灣東南部外海遊蕩著,殊不知我的心卻是在取消課程與勇闖綠島間不斷的糾葛,心想這個研習會不會還沒辦成之前就提前game over吧。還好,天上眾神聽到我的哀嚎,終於在學員到達的前一天,讓天鵝快快飛往日本去了。但也因此課程被迫縮短一天,讓原本已壓縮的課程更加緊湊。
這次的學員包括台灣公私立大學二~四年級的學生,經過體適能、學業成績以及研究計畫書等條件的嚴格篩選,挑出15位學員參與十天的海洋生物、生態、潛水醫學生理與海洋環境等學科課程的學習。
學員每天過得緊湊充實訓練的生活。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學員每天過得緊湊充實訓練的生活。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同時每天接受游泳、浮游、浮潛以及空氣水肺等術科的海上實習。課程由早上6:00下水游泳,開始一整天的行程,直到晚上9:30完成室內課程,學員每天過得緊湊充實訓練的生活。
學員包括台灣公私立大學二~四年級的學生,經過體適能、學業成績以及研究計畫書等條件的嚴格篩選。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每一位學員從對海洋生物的陌生、驚嘆到熱情的學習專業珊瑚礁生態的知識,也在綠島炙艷高溫的太陽烘烤之下,學員的膚色從無血的白皙蛻變成健康的古銅,而許多學員在水下調查技術的訓練之後,從恐水轉變成積極的想要潛入海底探索生物多樣性之美。
這次課程也透過學術研究、潛水教練、環境影響評估以及環境保育組織等相關講師的生涯分享,了解經過這樣專業技術研習在日後職場上各種可發展的方向。除了學科與術科的學習之外,經過每一位講師的解說與親身目睹海洋遭受人類活動有意或是無意的破壞,學員更清楚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這十天的課程在學員親自操作珊瑚礁總體檢的水下調查、分析資料、分組腦力激盪研提計畫書以及完成開放水肺潛水與生態調查員證照學(術)科的考試之後,劃下完美句點。
學員親自操作珊瑚礁總體檢的水下調查、分析資料。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學員親自操作珊瑚礁總體檢的水下調查、分析資料。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在揮別綠島南寮碼頭時,看著學員依依不捨的回首道別,有些眼眶泛著淚水、有些急忙拿著手機相摟合影、有些歡喜互留臉書、Line的帳號,期待各奔前程之後能夠繼續聯繫,共同保有那曾經在綠島與台灣珊瑚礁美麗驚艷交流的熱情。
在船笛鳴起離港時,這繫在心頭十天的石頭才放下,與助教群才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對於年過半百,心中總繫著對台灣海洋生物與科學潛水研究人才斷層的我而言,有種在黑暗的隧道中孤行,終於在路的盡頭看到一線光,那是一種知識、技術與熱情傳承的感覺。
更令人興奮的是,原以為這次研習只種下了未來研究海洋生物與海洋保育新生的種子,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後就已有花開了。在這篇稿子完成的同時,從電子信箱中傳來五位學員通過國立大學海洋相關研究所碩士班的甄試,持續的堅持他們的熱情,往海洋生物研究和保育領域前行。
研習結束後,學員們開心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行文至此,整個研習會要能成功順利完成背後有著許多的無名英雄的支持、贊助與協助。最重要的核心教團是由科技部博士後研究員同時身兼國際潛水組織資深課程總監何旻杰博士所帶領的助教群。而中央研究院、台灣珊瑚礁學會、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行政院海巡署、墾丁國家公園、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東部風景管理處、邱文彥立委辦公室在經費與行政的支持;國立東華大學、澎湖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東海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單位專業講師的授課;加上快樂潛水、居福潛水、綠島潛水以及澎湖雛鳥工作室等大力支援水下技術訓練與安全戒護,都是必須讓我深深的一鞠躬,由衷的致上深如大海一樣的感謝。
百葉窗外的天空放晴了,潛水裝備、皮尺、紀錄板和相機準備好了嗎?同學們,我們下水囉~
準備好了嗎?同學們,下水囉!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研習學員在水下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陳昭倫提供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創作還是紀實? 從繪畫藝術的初衷談生態擺拍


創作還是紀實? 從繪畫藝術的初衷談生態擺拍

文字大小
 31  1 Share1 
 
 
作者:賴亦德、楊仕音
1639安東尼.范戴克 (Anthony van Dyck) 《溫特沃斯子爵》肖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public domain
近年來,生態擺拍的案例漸漸引起攝影愛好者和自然愛好者的關注。在這個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當中,有不少攝影愛好者或許覺得委屈,認為自己本著對藝術創作的求好心切,如此追求美感的良善動機理應被看見,而不該把焦點都放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動物個體上的傷害。畢竟,如果把相機和鏡頭當成是畫布和畫筆,他們就像是追尋創作謬思的藝術家,不過希望讓畫面更完美、更符合美感要求和期望罷了。
只是,在追求藝術的大旗之下,生態擺拍的舉動是否就真的能夠因此被寬容呢?如果說攝影是以光影作畫,那麼或許我們可以回溯繪畫藝術的歷史長河,一探其初衷之後再來試著評斷。
繪畫藝術的歷史演變與初衷
在攝影還沒有發明前的十幾世紀,繪畫恐怕是文字之外最重要的紀錄方式了。在西方藝術史裡,無論是中世紀時代以服務宗教為目的的宗教畫,或是以服務皇室貴族贊助者為目的的肖像畫,繪畫藝術長久以來都帶著強烈的功能導向。
畫師們以其繪畫技巧營生,肖像畫所追求的是建立畫中人物的權威和階級,宗教畫追求的則是教義的宣導,至於美感,只是在畫作實用功能之外的重要附加價值而已,並非作畫的初衷。
達文西的植物學研究繪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public domain
達文西的植物學研究繪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public domain
在過去,雖然繪畫藝術的主要目的在服務宗教和貴族,但是人類想要為自己的見聞經歷留下紀錄,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受限於繪畫技術上的門檻和材料工具上的侷限,平民階級恐怕難有足夠的技術材料和心力,創作出以生物自然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但以繪畫營生的專業畫師卻又必須靠著畫作餬口,因此其作品又多半是以服務為目的的肖像或宗教畫,難有其他創作主題的自由。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因著經濟環境和商業活動的興起,或許連帶的讓繪畫材料和技術較為普及,不以服務貴族和宗教為目的,單純以求真紀錄為初衷的自然生物繪畫作品,才漸漸興起並且得以流傳。
自然生物繪畫的求真與失真
然而,繪畫畢竟是繪畫,靠的還是畫家的觀察和詮釋。因此,即使自然生物繪畫以求真為初衷,依然會因為畫家的自行詮釋而無可避免的失真。舉例來說,在顯微鏡發明之後,顯微鏡下的人類精子也被仔細的描繪成圖,而且常畫蛇添足地在精子裡頭畫出一個蜷縮的小人。這是因為當時的知識認為精子裡面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人,被送進卵子裡面長大。因此,即使在顯微鏡下的精子裡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看見小人,畫作當中還是會出現這個不存在的元素。
一如先前所說,人類是為了將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因此自然生物繪畫的初衷的確是以求真為主,將自然生物的外型細節留下清楚的圖像紀錄,而美感再一次的只是重要的附加價值而非初衷。以文藝復興時代流傳下來的生物畫作為例,當時的自然生物繪畫就已經相當注重細節和正確性,不只是表現出生物的真實樣貌,更希望藉著一目了然的畫作與生物實體明確連結,盡可能做到如親眼所見的相似。另外,這些自然生物繪畫也扮演著圖鑑的角色,如同標本資料庫留下物種紀錄,更描繪了種類品系的樣貌以流傳後世。
所以,自然生物繪圖雖以求真為初衷,卻跟真實難免有著相當程度的差距。
N. Hartsoecker 於1695年所繪的精子與其中的小人。圖片來源:wikimedia。public domain
N. Hartsoecker 於1695年所繪的精子與其中的小人。圖片來源:wikimedia。public domain
攝影:真實的極致,作假的開始?
好不容易,攝影技術發明且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類不再需要靠著繪畫才能留下圖像紀錄。攝影所見即所得的真實性,在自然生物圖像紀錄上成了威力強大的工具。過去必須花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一幅生物繪圖作品,在攝影鏡頭前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幾秒鐘,甚至眨眼間就能完成。自然生物攝影也不需要像過去的繪圖那樣,只能以靜止不動的標本為描繪主體,而是可以將生物自然動作的瞬間,凝結在底片乃至現在的感光元件上。在各種新工具和科技輔助之下,現代以自然環境和生物個體為主體的生態攝影,在求真上頭已經遠遠超乎過去所能想像的地步。
然而,由於攝影帶來的真實性已經無須費心,轉而關注美感的攝影創作者,卻因此發現繪圖時代不曾有過的困擾:該如何讓畫面符合美感的要求與自己對主題的詮釋?
美感優先:自己的美圖自己做?
在自然生物繪圖的時代,畫面的生成依賴的是人的繪畫技術,因此在畫面安排和美感要求上全權由作畫者掌控,作畫時間又長,是以自行詮釋的空間極大。但在攝影時代,因為攝影的真實性極高,所需時間又短,在「畫面成形」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插手修改畫面的可能。於是,若不是在攝影之前動手改變棲地模樣,增刪枝葉花果等自然元素,輔以各種手段讓生物能夠符合期待的行動,就是得在攝影之後用後製方式處理,將拍攝到的各個元素增刪移位,以符合自己期望達成的視覺美感。
可以想見,在攝影後以後製處理,就好像傳統繪畫方式一樣,存在著使用後製軟體的技術門檻。再加上後製處理的可用元素也侷限於攝影所得的影像,畫面上所有元素不像過去繪畫時代均由畫家自己生成、編排即可。因此相較之下,動手改變棲地、以各種手段操弄生物的方式,當然容易得多。
於是,當攝影者為了心中期盼的美感,或是為了自行詮釋的主題,藉著動手改變棲地和操弄生物,讓畫面成為心中所想要的模樣時,這樣直接處理自然環境和動物本身的介入方式,便對環境棲地和動物個體有了更大而且更長遠的影響。
既稱生態攝影,莫忘求真初衷
當我們細細回溯繪畫藝術,乃至自然生物繪畫的歷史之後,到頭來或許我們都該自問:拿著相機拍攝自然生物的生態攝影者如你我,到底期望從生態攝影的畫面當中呈現什麼?
既然號稱生態攝影,那麼延續自然生物繪圖的初衷,理應是求其真實才對,而美感應該是附加的價值,不應喧賓奪主成了抹滅真實的主體。
最後,巢周邊芒草被處理的光禿禿,巢整個曝露出來,拍鳥人就可以盡情的拍攝親鳥餵食的畫面了!
最後,巢周邊芒草被處理的光禿禿,巢整個曝露出來,拍鳥人就可以盡情的拍攝親鳥餵食的畫面了!圖片來源:賴亦德、楊仕音
相反的,若只是想要藉著自然生物的畫面來傳達自行詮釋的主題,例如以清晰滿版的親鳥餵食雛鳥畫面來提醒親恩的浩瀚;或者是以不自然姿勢的青蛙呈現跳舞畫面來彰顯個人的美感要求,那麼這或許不應該稱為生態攝影,而是「以自然生物影像為元素的平面藝術創作」。
如果對主題的詮釋和對美感的要求如此不可妥協,甚至到了寧可直接影響自然棲地和操弄生物的地步,那麼最適合的創作方式也許就不是所見即所得的攝影,而是以後製為主的數位影像創作,或是回歸到作畫者擁有極大詮釋空間的傳統繪畫。如此一來,創作者只須介入畫面便能自在揮灑,符合對美感的要求與主題的詮釋,無須介入或侵擾自然環境和生物個體,豈不兩全其美?
枝葉掩映的動物主體不只真實,也別有一番美感
枝葉掩映的動物主體不只真實,也別有一番美感圖片來源:賴亦德、楊仕音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COP21倒數3天】目標零化石燃料 瑞典挑戰全球第一


【COP21倒數3天】目標零化石燃料 瑞典挑戰全球第一

文字大小
 3  1 Share1 
 
 
本報2015年11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瑞典副總理兼氣候與環境部部長羅姆森(Asa Romson)26日投書英國衛報表示,瑞典已啟動「瑞典零化石燃料計畫」,目標成為全球首批零化石燃料福利國家,並鼓勵世界各國跟進。
Håkan Dahlström(CC BY 2.0)
瑞典企業界已陸續加入零化石燃料計畫,例如代表品牌IKEA。圖片來源:Håkan Dahlström(CC BY 2.0)
羅姆森指出,全球暖化威脅人類福祉的根基;乾旱、洪水、難以預測的氣候衝擊農業和漁業,威脅全球成長人口的糧食安全。全球經濟成長受影響,加上多年消除貧窮的工夫。若全球能淘汰化石燃料、改用再生能源,將不只在氣候方面受益,能源安全和生活品質都會提高。
「氣候行動從商業角度來看也相當合理。不論氣候變遷問題,全世界在接下來15年內都必須投資90兆美元在能源、都市發展、農業和土地使用等領域。而這些領域也是全球轉型低碳的關鍵領域。根據經濟氣候全球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的資料,綠色投資方式只會增加不到5%的成本,卻能換來減少化石燃料消耗的共同效益。此外更省下了解決氣候變遷問題所產生的成本。」羅姆森寫道。
羅姆森表示,瑞典有成功結合減碳和改善經濟與福利的經驗,包括有效的碳價政策、碳稅加上從政治支持氣候創新,成功減碳、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同時達成經濟成長。
羅姆森向世界各國下戰帖,看誰能最先成為零化石燃料的國家,並列出三個以零化石燃料為目標的理由:
  1. 富國的責任: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載,富裕國家有責任領頭對抗氣候變遷。部分國家具備優勢,應承擔相對的減碳責任。
  2. 經濟上的合理性:瑞典要求企業順應全球的需求,發展氣候創新解決方案。瑞典政府必須主動採用這些最新技術,不受限於傳統的技術。目前金融市場開始淡出化石燃料領域,也是相同邏輯。此外,轉型綠色經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根據最新羅馬俱樂部(the Club of Rome)的報告,轉型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社會有機會為瑞典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3. 證明其可行性:沒有哪個國家的碳排大到足以決定減碳的成敗,但是作為一個領導的模範,證明減碳可和經濟發展並行,每個國家都可以發揮全球性的影響力。
羅姆森強調,瑞典企業界、地方當局和其他利害關係者已陸續加入零化石燃料計畫,機電大廠ABB、家具公司IKEA、服飾公司H&M和通訊公司Ericsson以及瑞典主要城市皆支持這個計畫,並自行實踐減碳。
營運加油站的燃料公司Preem已經決定在2030年前全面改供應再生燃料。第四瑞典國家養老基金將在五年內將其2千億克朗的總資產全面轉投低碳策略。許多瑞典城市鄉鎮決定往全面零化石燃料發展,有些甚至打算在2030年前實現。
La Citta Vita(CC BY-SA 2.0)
瑞典許多城市自行決定往全面零化石燃料發展。圖片來源:La Citta Vita(CC BY-SA 2.0)


【週末環漫畫】人手一機測空污 大數據救空氣?


【週末環漫畫】人手一機測空污 大數據救空氣?

文字大小
 2  1 Share1 
 
 
文字:詹嘉紋;漫畫:玉子日記
入冬以來,空氣品質一再紫爆「秀下限」,中南部居民聲聲嘆,要見到澄澈藍天怎越來越難?身陷穹頂之下、霧霾之中,快速累積的民怨拋向地方政府也拋向環保署,除了要求整治空污拿出對策,別再砍樹蓋工廠製造更多排煙大戶;也要釐清到底是誰沒日沒夜吞雲吐霧,散佈PM2.5
有人說是六輕台塑、有人指向火力發電廠,環保署則說是車輛交通,今年9月還提出「清淨空氣行動計畫」,預計投入392億元,在2020年前,將全國PM2.5年平均值降至15μg/m3以下。但其實桃園以南至高雄以北地區,都沒有針對交通空氣品質設置的監測站,難以證實污染根源何在,也就難以對症下藥。
本週二,環保署終於宣布,明年3月將推出一款空氣品質微型檢測器,可檢驗出PM2.5、二氧化碳濃度。除了在六都設立官方監測站,還要開放讓民眾購買、測得的結果可以上傳,屆時人人都可以成為空氣品質數據提供者,讓空污地圖的輪廓更細緻清晰。(至於能不能測出屁的成分,純屬筆者臆測,明年開放購買後,歡迎讀者提供開箱文。)
緊接著本週五,又宣布推動南投埔里鎮為示範點,將設立至少30個微型感測器,搭配原本舊有的國家級標準監測站,形成「空污偵測物聯網」,能即時掌握埔里的外來污染源及在地污染源。
能蒐集到這些空污數據,並對大眾公開,固然是一大邁進。但官方測站先以六都為主,長期以來飽受毒害的彰化、雲林、嘉義地區,以及爭議極大的六輕空污數據,卻要等到明年年底才「可能」上線;所謂的「空污偵測物聯網」也不設在雲林。實在令人疑惑,為什麼污染嚴重的地方不優先監測呢?
甫修訂的「空污緊急應變辦法」,授權地方在污染超標時,可採取管制措施,例如火力發電廠降載、工廠停工、民眾暫時停止戶外活動等。但環團批評環保署標準太寬鬆,十年來僅四天達到管制的「緊急」標準,似乎難以即時減少污染,真正守護人民健康。
活著,就是每分每秒都必須呼吸,政府的新設備、新技術,更多的數據,是否能為改善台灣空污帶來一線穿透霾害的光?抑或只是拖延戰術的煙霧彈?我們都要睜大眼睛(戴著口罩),繼續監督。



救傷停看聽 撿到小鳥怎麼辦?


救傷停看聽 撿到小鳥怎麼辦?

文字大小
 194  2 Share2 
 
 
作者: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無論您的住家是在風光明媚的郊區、淺山、河岸或森林公園旁,甚至是都會區內的玻璃大廈,或是週休假日出外踏青,都會有這樣的機會:遇見受傷的野生動物。也許是車禍造成,也許是中毒,也許是撞上透明几亮的反光玻璃,或者是誤中鳥網、黏鼠板、魚鈎、捕獸鋏,或是颱風天過後遭吹落的幼鳥、失怙的幼獸…等等,仁慈的你一定很希望能伸出援手,幫助這些受難的野生動物,然而在伸手之際,腦中卻又立即冒出:是否該插手介入野生動物的生命?以及隨之而來一堆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問號?是不是呢?!
現在就讓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專家們來告訴各位救傷野生動物時,該如何:停、看、聽!!
圖片來源:野生動物急救站 wfas.tesri.gov.tw:8000/help.php
鳥類救援SOP圖片來源:野生動物急救站。

一、救傷停、看、聽

伸出援手前,請先觀察您發現的動物是不是真的需要您的幫助?以及是否為野生動物自然獵食現象所造成的受傷?這一點非常重要哦!因為很有可能您一時的好心腸,救走了某隻受傷的幼小動物,然而這隻受傷的動物卻可能是石虎、猛禽、貓頭鷹或蛇類等食物鏈高階動物,牠們也許餓了許久,也許花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好不容易才等到這救命的一餐,或是準備帶回巢穴育幼的捕食過程造成,因為您的無心介入,牠們又得重新來過,輕則只是多餓些時候,嚴重則可能影響其生存,甚至整巢的幼雛、幼獸。
一般而言,大家最容易遇的是從樹上落巢的幼鳥,這時請將鳥兒放回巢裡或放在樹上耐心等待親鳥將牠帶回,親鳥並不會因為幼鳥被人類接觸過而遺棄幼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救傷停看聽

二、捕抓保定受傷的野生動物

捕抓受傷的野生動物因為驚恐害怕,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尤其是動物的角、爪子、牙齒及喙都會對極想伸出援手的人造成傷害,若沒有把握處理動物時,請向專業單位尋求支援(全台各地的野生動物救援電話),切忽冒然動手,以免讓自己受傷,同時也造成動物緊迫而加速死亡。事實上,我們強烈建議各位以電話立即通知最近的救援單位前往處理,盡量避免自己動手。
若當下不得不立即處理,請注意以下原則,捕捉動物前,請先限制動物活動範圍以防動物脫逃,並可利用網具、毛巾或深色衣物協助將動物包裹住,遮住動物眼睛以減少驚嚇,不要徒手抓取動物以造成人員受傷。(更多詳細內容請見:捕抓
請善用工具,勿徒手捕捉保定野生動物。
請善用工具,勿徒手捕捉保定野生動物圖片來源: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三、運送受傷的野生動物

鳥類運輸箱籠選擇,以鳥類體型兩到三倍為佳。
鳥類運輸箱籠選擇,以鳥類體型兩到三倍為佳。圖片來源: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運送幾項重點:
  1. 運送前與運送過程不要餵食和給食,因為這會造成動物在運輸過程中不舒服甚至嘔吐,也不要在運送籠具中放置水盆,避免造成動物身體潮溼而失溫,或不小心溺斃其中。
  2. 不要使用鐵絲鳥籠或狗籠運送傷病的野鳥,因為鳥兒驚慌時會在籠中展翅亂飛而折傷飛尾羽,也容易因想鑽出鐵絲鳥籠而折傷嘴喙。建議使用紙箱戳洞保持通風,箱底則放置報紙或毛巾,紙箱大小約傷鳥體型的2-3倍大即可,空間不可太大,避免鳥兒在箱/籠中滾動造成二次傷害。(更多詳細內容請見:運送

四、無法立即運送而需暫養時

暫養基本原則是:
  1. 減少人為干擾並給予充分的休息。過度人為干擾會使野生動物產生緊迫,引發休克,這也是造成死亡的最大原因。處理傷病野生動物首先要降低緊迫因子讓動物處於休息狀態,此時將動物安置在適當大小且有蓋的紙箱子中,盡量保持黑暗並在紙箱周圍戳一些小洞通風,箱內放置乾淨柔軟的紙巾或衣物,使牠有安心的著地感。
  2. 切忌立即餵食。由於大部分的民眾對野生動物的食性並不瞭解,因而常發生吃肉的領角鴞被餵食小米;吃蟲的夜鷹被誤以為是猛禽而塞了肉塊;黑冠麻鷺被餵食米飯等錯誤餵食情況,不但沒有加分,反而造成野生動物受緊迫,而且貿然餵食固體食物,還會造成消化不良,使病情加重。
  3. 受傷鳥類能量補給與適當給水方式。可以少量微溫的水或3 倍稀釋的運動飲料或稀釋糖水餵食,稀釋糖水調配比例為:1 茶匙的糖(砂糖、葡萄糖或黑糖)溶入250 c.c.的水中。為鳥兒補充水份時,可將水少量沾在嘴喙邊,讓牠自行吸吮,避免嗆傷。(更多詳細內容請見:暫養
鳥類給水方式
鳥類給水方式圖片來源: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五、聯絡全台各地救傷單位

我們強烈建議各位與連結中救傷單位聯繫(http://wfas.tesri.gov.tw:8000/help-tab05.php),由他們來就近協助處理。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049)2761331分機309(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8:30-17:30 例假日亦有值班人員駐站)
歡迎各位下載、轉載和分享特生中心急救站製作的「野生動物救傷手冊電子書」。想要了解更多野生動物救傷的正確知識,可以前往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粉絲頁。其他值得推薦的野生動物救援單位: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