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press/releases/climate-energy/2018/Mark-Jacobsob-Open-Letter/?utm_campaign=2018-energy&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mark_jacobson_letter
為何「以核不能養綠」?
史丹佛大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給臺灣社會的公開信
能源議題,已成為年底選戰最受輿論關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在以核養綠公投前夕,綠色和平特別透過視訊,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知名學者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和全臺媒體對談,分析臺灣能源轉型的方向,並解釋核能為何無法養綠。
【2018/11/20 臺北】能源議題,已成為年底選戰最受輿論關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在以核養綠公投前夕,綠色和平特別透過視訊,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知名學者馬克‧雅各布森 (Mark Jacobson) 和全臺媒體對談,分析臺灣能源轉型的方向,並解釋核能為何無法養綠。根據雅各布森教授的研究,臺灣能源供給要百分之百仰賴再生能源,絕對可行,但若想靠核能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只怕是緣木求魚。綠色和平現場並公布一封雅各布森教授給臺灣的公開信,強調政府和民間一同推動再生能源的重要。
馬克‧雅各布森 (Mark Jacobson) 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同時也是美國能源部諮詢委員,國際知名空污、能源及氣候變遷專家。他在2017年曾發布一份重要研究,結果顯示全球139國可以在2050年以低成本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供給能源和電力,臺灣也在其中。雅各布森表示,臺灣地處北回歸線上,全年日照充足,加上離岸風力條件佳,發展風力和太陽能得天獨厚,相較傳統化石燃料和鈾礦需進口,臺灣使用再生能源更具優勢。依照雅各布森教授的科學推估,以現行技術與經濟上來看,只要好好發展,臺灣以低成本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絕對可行。
臺灣地狹人稠,會否對再生能源發展帶來阻礙?雅各布森認為,再生能源因地制宜的特性,其實比傳統燃煤、燃氣或核能發電更適合臺灣。比如離岸風機建造在海上,不需要額外土地,而太陽能板能安裝在城市、大樓屋頂,土地需求也不大,依照其研究估算,臺灣即使達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僅需約3.77%的土地面積。至於不少人擔心的再生能源間歇性特質,他也認為,能透過儲能設備和彈性電網調度來解決。另一項對再生能源的誤解是成本昂貴,對此雅各布森教授說明,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隨著技術和裝設量的普及已經大幅下降,甚至在許多地方已經比化石燃料更具有價格競爭力。他的研究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 (IRENA) 和投資銀行LAZARD 發電成本數據推算,若臺灣在2050年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系統,每度電的均化成本約為3.4元臺幣,與現在電價每度約2.5元,差距其實不如想像中大。
科技進步讓再生能源的使用愈來愈穩定方便,雅各布森強調,「臺灣和世界多數國家一樣,使用再生能源,在科技和技術成本上已無阻礙,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政治和社會層面」。
至於核能到底能不能養綠?雅各布森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國際趨勢顯示,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逐年下降,目前核能的真實成本已是風力或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的4至5倍。且核電的碳排量雖較傳統化石燃料輕微,但考量其須開採鈾礦,及動輒10到19年的核電廠興建期,整體排碳實為風力發電的9至25倍,加以核安、核武和無解的核廢料問題,對環境、生態和社會的潛在威脅過大。「跟燃煤比的話核電是比較乾淨,但絕不是乾淨能源。」雅各布森說。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李之安更補充,以核養綠在邏輯上行不通,因為核電是現行發電方式中調度彈性最差的一種,和再生能源採取的彈性系統在電網中難以相互搭配,當電力系統中再生能源佔比增加時,彈性差的核能和燃煤勢必得減少,因此增加核能不但無法養綠,還會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根據雅各布森的研究,無論就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來看,再生能源都較傳統燃煤或核電更永續、更前瞻。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李之安呼籲社會各界,應正視核能不能養綠的事實,臺灣唯有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才能解決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民眾聞之色變的空污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