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受夠跟收音機一起爬山?國家級「寂靜山徑」 傾聽自己的內在森林


https://e-info.org.tw/node/214993?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d0dbff1fe9-EMAIL_CAMPAIGN_2018_11_16_09_4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d0dbff1fe9-84956681

受夠跟收音機一起爬山?國家級「寂靜山徑」 傾聽自己的內在森林

2018年11月18日
文:范欽慧 (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翠峰湖
2018年,全世界第一條國家級的「寂靜山徑」,就從海拔1800公尺的翠峰湖畔出發。走上這條步道的遊客,將會知道保持安靜的態度對森林保育是重要的,也會願意尊重這份「寂靜」。透過「聽」去感受「聲音地景」,將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收穫。
太平山,曾是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如今,走過伐木歲月,自然萬物在此休養生息,展現了繽紛的生命力,因為在地理上遠離塵囂,加上東北季風帶了豐沛的雨量,讓這裡的森林被厚重的苔蘚所包覆,成了絕佳的吸引泡棉,也造就出最天然的音響試聽間,成為台灣最寂靜的地方,然而,美好的旋律,必須配合著安靜的心,才能細緻的體會。
過去許多遊客來到此地不懂得欣賞這份寂靜,甚至會拿著收音機沿途播放,有些團體還會用擴音喇叭來進行導覽,因此,在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的規劃下,全世界第一條「寂靜山徑」,即將從翠峰湖畔的環湖步道展開,也意味台灣的保育思潮,已經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從「地景保育」到「聲景保育」的時代。
正因為這是世界第一條國家級的「寂靜山徑」,世界知名的野地錄音師、《一平方英吋的寂靜》這本書的作者Gordon Hempton也親臨造訪,見證這份努力的成果,同時太平山森林遊樂區也將加入國際寧靜公園 (Quiet Park International)的行列,希望因應忙碌焦慮的現代人心理需求,提供「靜下來、慢下來」感官體驗與學習的場域,透過這條「寂靜山徑」將是保護土地、也是修復人心的途徑。
為何「傾聽寂靜」在這個時代如此重要? 寂靜,究竟是有聲,還是無聲?當萬籟俱靜,空間迴盪的片刻裡,究竟代表著一種結束,還是另一個開始?這樣的思索,在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John Cage)於1952年所創作的《4'33"》當中,充分傳達了這樣的思索。一場看似無聲的演出,卻充分傳達了一種關於聲音與聆聽的深度思維。事實上,約翰凱.吉受到東方哲學的影響甚深,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中國哲學認為天地間「虛實並存,無中生有」,看似太虛幻境,空無一物,卻是最深邃豐實的心靈境界。
我喜歡在自然中「聆聽」,並在其中真正感受自己。後來我逐步發現,我原來正走向一場關於全球性「聆聽寂靜」的環境運動。人類透過感官去覺察世界,在「看見」與「聽見」當中,重新理解關於生命的真實虛幻,最後,「聲音」成了一種選擇,考驗個人的判斷與智慧。而如何「聆聽寂靜」,卻也為靜不下來的現代人,提供了最重要的精神資糧。
關於「寂靜」,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喚醒」,在一個不被鼓勵聆聽的世代中,「寂靜」成了一個有趣的邀請,讓你願意慢下來,細緻地開啟那被封鎖已久的感官,學習跟古老的探索本能接軌,試著在高度視覺化的生活中,還能依循聲音的線索,去創造身體與環境真實的互動,並找回那最初的自己。
反觀我們身處的環境中,人基本已經不再需要傾聽世界。我們再也不需要透過聽覺與身體的經驗滲入,去創造在地的記憶與感受,這讓我們的空間侷限在人為創造的建築當中,我們活在各種視窗前,透過螢幕去理解世界。
今天不論我們身處的聲景如何,人類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似乎趨於一致,看電視,滑手機,守在電腦前,網路智慧手機控制了所有人的生活情境。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再也不願意面對自己,失去了自我的掌控度。寂靜成了一種奢侈品,對人來說如此,對生物也是如此。走在「寂靜山徑」寂靜山徑上,透過從內到外的聆聽,那份力量是一種全然包圍的狀態,當下任何的聲音都可以清楚辨識,而且可以傳達到遠方,比較起喧囂的城市中,沒有一個人可以清楚聽見自己的腳步聲,所有的空間感都淹蓋在聲浪中,沒有距離沒有方向,這種聲景有如席捲的巨浪,人類很容易在其中淹沒自己。因此,要去感受寂靜,傾聽寂靜,就是一種重新學習和自我相處的狀態。
在寂靜中,向自己靠近。一如康德所說:「透過仰望星空,注視自己。」不論在面對環境的存續思索,與生命意義的追尋上,原來,我們都是走在「寂靜山徑」上。
「傾聽寂靜」的時代
「台灣聲景記憶」書展
展期:  2018.11.16-2018.12.30
地點: 國立台灣圖書館二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