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有關於塑化劑的相關資訊分享~~。妳也可以向妳的的專門醫療院所或是醫師諮詢過。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順心~~~
作者:吳郁娟(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海外長期志工)
低碳生活的概念被提起之後,許多生活用詞均冠上「碳」為形容詞,例如:碳足跡、低碳食物、減碳家電等。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城市上班族追求自給自足的田園低碳生活,其實在西方文化尚未登陸吐瓦魯之前,島民早已「引領流行」,力行了百年有餘。矛盾的是,越是貼近自然生活的地方,當地人民生活中所製造的碳足跡越少,然而這些地方卻常常是西方世界所定義的「低度開發、低收入國家」,例如:吐瓦魯。
請想像一幅畫面。
大約是一百年前吧,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小島上,男人每天出海捕魚、採集麵包果、大芋頭、香蕉、椰子,耕種簡單的農業;女人利用植物編織生活用品,烹煮男人們收集來的食物,照顧小孩。烹煮食物的燃料主要是椰子殼、椰子葉等植物落葉。能吃的食物種類雖不多,但數量絕對能養足所有人口,絕不會有人挨餓。生活用水都取自雨水,徒手提水來洗滌器具是每天必要的身體勞動。因為無法預知哪一天會下雨,所以每天都得謹慎節約地用水。生活沒有電力,不過因白天陽光強烈,讓島上每一角落都明亮清新。
晚上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在月光與星光之下唱歌跳舞,慶祝一天結束。午夜之前,多數人都已就寢,在睡夢中等待隔天的陽光再度照耀這座小島的每一角落。生活自給自足,日復一日…。
地球不停地轉動,世界也是不斷地變化。某一天,幾艘船登陸了這座小島,一群人有著跟島民完全相反的長相¬─白色皮膚、高挺鼻子、金色頭髮,操著聽不懂的語言,拿著地圖指著一大塊大陸說,「我們來自歐洲」。從此,島民維持百年的低碳生活模式逐漸崩解…。
這座小島的故事,是吐瓦魯近代的寫照。
全球化的物流模式被開啟之後,西方世界習以為常的食物、生活用品,在島民眼中都變成新奇、流行的象徵。最近20年,許多中國商店陸續進駐吐瓦魯首都Funafuti Island,引進了罐頭食品、塑膠產品,與任何在台灣10元商店便宜販售的生活用品。喜歡新鮮事物是一般大眾的習慣,當島民喝了一次美國氣泡碳酸飲料、吃了一次澳洲製牛肉罐頭、買了一次中國產鳳梨罐頭…。當新奇的進口食物取代傳統食物的味蕾,便難以用低碳食物的觀點向島民解釋這些加工食物有害於人體、對地球不友善、碳足跡有多高?
或者,有國際衛生組織的營養專家來了,量測島民的體質、血液。結果不得了!因長期攝取太多高糖分的食物,導致多數島民的血糖偏高;加上食物總類不多,許多孩童缺乏部分營養素,特別是:鐵質、纖維質。
好險!吐瓦魯正處於全球化時代,多種蔬菜罐頭已經擺在商店架上,自由選擇。
台灣自2004年起與吐國農業局合作,教導島民種植蔬菜,倡導多吃蔬菜,均衡飲食的概念。但長期推廣比不上中國餐廳的大火快炒!中國人快速為島民端出一盤高麗菜炒培根,喔耶!均衡飲食啊!附帶一提,高麗菜與培根都從紐西蘭進口喔!
先不論傳統的低碳生活如何被全球化的物流攻破,各類食品安檢反倒先成為隱憂,然而目前吐瓦魯政府尚未有管制進口食物數量、品質,或是審查外國商店的條約法律。首都有7家中國商店,若除以首都僅2.8平方公里的面積,可說密度驚人。當然,這些商店每日間接製造出的無機垃圾產量也非常驚人。
即使許多氣候變遷相關的工作坊或研習會不斷鼓吹低碳食物的概念,而它終究是已開發國家為了減緩暖化與二氧化碳排放,所延伸出的口號。以小小的吐瓦魯為例,自從第一艘西方船艦登陸、第一家中國商店進駐、成為聯合國會員、以國家的名義在氣候變遷的談判桌發言之後,島民已經回不去那個本來是自給自足的海島生活,那個碳足跡幾近於零的生活了。
吐瓦魯,在航向全球化與堅持傳統生活間的槓桿已經漸漸失衡。然而,因全球化是無遠弗屆的潮流,這個現象不只會發生在吐瓦魯。值得深思得是,任何國家在宣稱自身為氣候變遷的受害國時,更需要檢視那些生活中無形改變的習慣。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